专访陈正统:用书记录闽台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
 
 
  来源:      日期:2007-03-05 11:05

 

   

  全国政协委员、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常委会常委、福建省委副主委陈正统。摄影:李艳波)

  中国台湾网3月5日消息 在政协台盟界别小组讨论会上谈到全国政协委员陈正统,与会委员们立刻谈起他主持编写的《闽南话漳腔辞典》,对他的工作非常赞赏,而本网记者对他的专访,也是从这本《闽南话漳腔辞典》开始的。

  为什么要主持编写《闽南话漳腔辞典》,陈正统委员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因为前几年,特别是陈水扁当台北市长的时候,声称要把所谓的“台语”当成他们所谓的“国语”,排斥普通话。其实这是很荒唐的事情,但是岛内有一些不明真相、不了解大陆的人,有时候真的以为“台语”就是国语,满足一些极端群众的想法。殊不知,他们所谓的“台语”就是闽南话。闽南语是台湾的先民,主要是从泉州、漳州移民台湾的时候带去的语言。

  陈正统解释说,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台语”在学术上的界定是指广西、云南到缅甸、泰国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现在岛内把闽南话说成“台语”是很荒唐的。因为台湾讲的是闽南话,当时就想编辑一部辞典,证明台湾讲的所谓“台语”就是闽南话,并且闽南话就是从闽南的漳州、泉州传过去的。闽南话到了台湾之后有所交汇,有些词汇、发音和腔调有所变化。好像厦门话是由漳州和泉州话交汇而成的一样。而台湾的闽南话侧重于漳州腔。来自漳州的他就想要编辑一本《闽南话漳腔辞典》,这样向台湾老百姓证实,他们讲的话,哪怕是俚语,实际上都是从闽南传过去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语言。

  陈正统还谈到编写这本辞典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语言的保护。因为语言在不断的变化,而且我们在全国推广普通话,方言也在演变,有些方言必须保护下来,是非常宝贵的东西。这本辞典就是要把已经消失或者面临消失的语言词汇保留下来,作为将来研究人类学文化学的参考资料。

  记者翻开这本《闽南话漳腔辞典》,发现这本书全部是用繁体字印刷。陈正统委员解释说,之所以用繁体字印刷,是因为闽南方言有很多古字,有的要用古代的注音才能查得到,要是简化成简体很容易产生歧义;第二个原因是为了面对台湾的读者,所以这本书全部采用比较规范的繁体字印刷。

  当记者问到这本辞典的发行和读者情况时,陈委员很高兴的介绍说,这本《闽南话漳腔辞典》已经在台湾岛内上架,2月15日,这本书在漳州、厦门、福州上市,到目前已经发行了几千本。面向的读者主要是研究方言的和研究闽南文化的专家学者,甚至一些研究文化、人类学的专家学者也把这本书当作参考书。因为书中大量收录了漳州一带百年来的一些风俗习惯,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有插图。一些传统的东西用文字很难表述,书中就用插图来表述,书中共选图片100多幅。说到这里,陈委员指着书上一幅看似椅子的插图举例说,这个图显示的工具可以让小孩子坐在里面,母亲可以干活。图片显示的工具现在已经没有了,于是通过图保存下来。

  记者还想要多问他一些在闽台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工作时,陈委员谦虚的笑着,只举了例子说,自己会努力促进两岸有关人士的交往,台湾有些研究建筑学的学者对传统民居很感兴趣,但是台湾的传统民居保存不多,于是每年都带研究生到大陆来考察,于是自己就尽最大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李艳波) 

  《闽南话漳腔辞典》,书中大量收录了漳州一带百年来的一些风俗习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有插图。(摄影:李艳波)

  相关链接:

  陈正统,全国政协委员、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常委会常委、福建省委副主委。

  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出的主要建议有:

  建议台湾水果及农产品进入祖国大陆时水果“外检”改为“内检”。

  建议制定台湾同胞权益保护法。

  建议台湾水果及农产品进入祖国大陆市场应予全部免税。

进入专题:2007“两会”特别报道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