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文献 历史的篇章一一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二十周年 (1999-1-1)

时间:2009-12-16 18:36   来源:国台办

汪道涵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问胞书》、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归回和祖国统—的大政方针、基本立场、基本态度”邓小平语)。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而采取的又一历史性举措。这份文告标志着对台方针政策的展大转变。《告台湾同胞书》是一篇庄重的历史文告、倾诉骨肉同胞衷情,力陈民族团结大义,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文告所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既考虑了历史因素,又充分尊重了两岸关系的现状,光阴磊落,合情合理。文告提出、在解决统一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文告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文告呼吁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一系列主张,实际上构成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基本思想,已经和将要对进入新时期以后改善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产生了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20年来,在《告台湾同胞书》基本精神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大陆方面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台湾当局也于198711月开放台湾民众来大陆探亲、探病、奔丧。两岸之间长期的军事对峙局面已见缓和,相互隔绝的状态开始解冻。两岸的民间交往和各项交流活动得到蓬勃的开展,经贸合作和文化、学术、体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据不完全统计,到1997年底,来大陆的台湾居民达1200多万人次,大陆居民因私赴台超过15万人次;截止到1997年底,两岸间接贸易额累计1164亿美元,一批台湾大企业、上市公司冲破各种阻力来大陆投资,台湾已成为祖国大陆第三大进口市场,祖国大陆成为台湾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广大台湾同胞往来海峡两岸观赏壮丽河山,濡染优秀传统文化,使两岸人民不断增进了解,逐渐消除隔阂。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已经认识到,“实现国家统一,有利于发挥两岸各自的发展优势,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各国竞先争进中不落他人之后。这的确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命运,也是台湾前途之所寄”(《告台湾同胞书》)。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两岸关系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祖国大陆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主张。19951月,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大发展。江总书记的讲话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客观地分析了解决台湾问题所面临的形势,并就现阶段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这一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大政方针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体现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江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这一主张受到海内外中国人的热烈欢迎,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在一个中国原则下,通过政治谈判来解决两岸分歧,全面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成为广泛的共识。无须讳言,对一个中国原则,有些还有疑虑。我们主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统一,双方应共同努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是不可分割的,台湾的政治地位应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讨论。

    当前,最重要的是进行两岸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199810月我在会见辜振甫先生时提出,如果台湾方面现在开始政治谈判程序性商谈还有困难,在此之前双方可先进行一切有利于和平统一、有利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对话,包括政治对话。所幸的是,我们已就两会之间进行对话问题达成了共识。我希望,通过两会加强对话,包括政治对话,为两岸实现政治谈判程序性商谈创造条件,增加共识,从而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海峡两岸同胞骨肉分离,则是本世纪最惨痛的心史。香港回归了,澳门也即将回归,人类很快进入21世纪,全体中国人有理由希望台湾问题早日解决、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正如《告台湾同胞书》所说的,“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决不能这样下去了。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是生活在台湾的还是生活在大陆的,都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负有不容推诿的责任。统一祖国这样一个关系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务,现在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谁也不能回避,谁也不应回避”。我们衷心希望台湾方面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正视两岸同胞的呼吁,为发展两岸关系、寻找实现祖国统一之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原载《两岸关系》月刊1999年第1期)

编辑:胡珊珊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