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6月6日电(记者张严平 刘大江 张丽娜)在四川绵阳市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九洲体育馆,记者见到了一位来自北川县曲山镇大水村的妇女,名叫吴红,今年37岁。她长得又瘦又小,个子大概不足一米五,站在那里就像一段枝条,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
让我们大为吃惊的是,就是这个小小的农家妇女,在地震发生后,像一只顽强的领头羊,带着大水村老老少少20多个村民,在两山相撞、河流消失、家园毁灭、到处是塌陷裂缝的大山中,艰难跋涉16个小时,安全转移。就是这个小小的农家妇女,在救出乡亲的同时,一个人默默承受着丈夫、儿子双双遇难的巨大伤痛。
她给我们看了一本她没有写完的日记。这个爱读书爱看报、平日里总喜欢记点什么的乡下女子,在5月12日记下了她一生无法忘怀的景象——
“吃过中午饭,我和爸爸在地里干活,突然间天昏地暗,地就像转圈,整个山和地都在晃动,我们马上就与地一起往下陷,往下翻。紧接着,到处都是垮塌的声音,两面的山全往中间挤,马上就在河面上相撞。顿时一片浓烟升起,眨眼间河面不见了,河水没了,地形不在了,房屋倒塌,全没了,人也不知去向。
我拉着爸爸拼命地跑,随着地的晃动,我们就像荡秋千一样,地里到处是裂缝,一不留神就会掉到裂缝里。我一边哭一边跟爸爸说:我们要逃命!要镇定!要有信心!我看了一下山形,两边全是沟,一直不断地往下垮,我想只有顺着梁往上爬才是最安全的。于是,我们就一直往上爬,一边往上爬一边喊周围的人,让他们也顺着梁爬,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已喊了20多个人。大地震过后,就是一次次余震,一片片山坡垮塌,整个天空一片浓烟。”
吴红的日记一直记下去,记下她如何带领乡亲们手拉手绕过巨石、爬过裂缝;记下他们如何在暴风雨的夜晚紧紧依偎在一起互相鼓励,一直记到她把大家终于带出大山,走进受灾群众安置点,记到她返回北川县城寻找在那里打工的丈夫和上学的儿子……再往后,日记中断了。
她望着远方,泪流满面。
她说,当她赶到北川,看到她男人在建筑工地干活的那个隧道洞口早已填满了坍塌的石头;儿子上学的教室全部塌进了地下。那些日子,她跑遍了绵阳市所有的医院,但是再也没有找回疼她的男人、爱她的宝贝儿子……
她哽咽着告诉我们,她的家曾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家。丈夫一年在外打工能挣两三万块钱;她在家里一个人种8亩地,养两个季度的蚕,还喂了20头猪和一匹马,去年,光养猪她就挣了差不多有2万元。她家的收入是全村第一。她的一双儿女更是优秀,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懂事。凡此种种,让她成了村里耀眼的明星。
灾难,把这一切都毁了。
一直依偎在她身边的12岁的小女儿轻轻地拉起妈妈的手,她停止了哭泣:“我要好好地活下去。我父母在,公公在,女儿在,今后哪怕喝稀饭。也要让老人安心地活下去,让女儿完成学业。现在村里的干部都在前方救灾,我要在后方为村里多做事,我常对村民说,咱将来的大水村一定要建得比从前更美丽、更富裕!”
在安县,一位叫马开兰的农家妇女的故事,让我们再次体味了这种生命的坚韧。
家住高川乡泉水村的56岁的马开兰,自打两年前老伴病故,就与儿子一家相依为命。地震那天,她正坐在从城里返乡的公共汽车上。车毁了,她砸开玻璃窗跳出车外,一路狂奔赶回家中。家塌了,儿子遇难,儿媳妇生死不明,只有3岁的小孙子在废墟中嗷嗷大哭。她顾不上悲伤,背起孙子,跟上村民,向外转移。一路上白天黑夜,跋山涉水,10米宽的河水一直没到胸,不会游泳的她,一步倒下就可能再也爬不起来。她把小孙子高高举过头顶,像一个勇士一样一步一步向前迈去……3天后,她跟随村民们一道走进了县城。抱着孙子,回望远处家中的大山,马开兰的眼泪如决堤的水哗哗地往下淌。哭了很久,很久,她抹干脸上的泪,说出一句动天地的话:“人在精神在!我要把孙子好好养下去!”
马开兰、吴红,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农妇,她们平常得就如山里的一块石子,一棵小草。然而就是这般如石子如小草的人,在天崩地裂的大难时刻,迸发出惊天地泣山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