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村空军飞行员驻地,两个男孩向过往的军官敬礼,他们随妈妈来看望参加阅兵的爸爸。卢炳广 摄
女兵留影做顽皮动作。本报记者 陈杰 摄
特种兵战士和空军飞行员交换皮靴和皮鞋。 卢炳广 摄
昨日,沙河阅兵村电话亭里,官兵们给家里打电话,传递中秋节的祝福。当日,参加国庆阅兵的14个徒步方队在沙河阅兵村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会上,551名先进个人受到表扬。卢炳广 摄
昨夜,中秋月圆。
沙河阅兵村内,刚刚完成天安门阅兵的战士们,怎样度过这个月圆之夜?
中秋之阅 表彰551先进个人
昨日,沙河阅兵村内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会上,551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昨日下午,国庆阅兵的14个徒步方队举行表彰大会。15时许,阅兵村主席台下,14杆红旗下,方队队员们身着阅兵服,整齐端坐,认真倾听部队首长讲话。会上总结了阅兵表演过程中多个部队付出的艰苦努力和顽强毅力,并表彰了此次阅兵训练及表演中的551个先进个人。
夜色降临。沙河阅兵村,广场静悄悄,以往嘹亮的口号声,没有了。
营房旁,空降兵方队战士钟志军站得笔直,他身后,空降兵部队的标志很显眼。头顶,一轮明月照亮了他的面庞。
钟志军说,换岗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给家里打电话。
中秋之悦 女兵受阅照获青睐
自由活动时间。营房内,笑声阵阵。
“发月饼和水果啦!”两箱礼品放在空降兵一中队五班的桌子上。十几个战士围了过来,苹果刚到手,不等洗,就被送进口中。“哎,你那月饼啥味儿的?”没等战友反应过来,一位小战士从他手中已将月饼抢走,一口吞下半块。
欢闹中,一位战士领到月饼,走出营房,仰视明月。“每到中秋,我妈都会给我做饼,比月饼还好吃。呵呵,想我妈了。”他的眼眶有点湿。
在二中队一班,十几个战士围在一个比手机大不了多少的电视前,看着新闻节目。“这是连队里惟一的家用电器。”一位士兵打趣道。在二中队四班,十几个战士围着一本《阅兵之路》的画册,目不转睛。目光停留最长的,一是空降兵方队的照片,二是几幅女兵方队受阅的相片。
开饭了,六菜一汤,米饭管够。食堂里,觥筹交错,欢声笑语。没有酒,也无妨,杯中的饮料,同样能让战士们互吐心声。
中秋之练 士兵踢正步练摆臂
下午表彰大会结束后,各队伍短暂休息。水兵方队营房前,不少战士在打篮球、拍照片,只有一个战士在踢着正步,练摆臂。夕阳下,他的影子也显得铿锵有力。
他叫杨靖文。“我要给阅兵村、也给自己留点什么。”杨靖文说,阅兵表演结束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他还想踢正步,“不踢不舒服。我是一个兵,要给阅兵村留下一段坚实的足迹。”
21岁的杨靖文来自大连海军潜艇学院。他说,因为阅兵中有持枪的动作,他很少练习摆臂,可他觉得三军仪仗队摆臂的动作“特别精神”,而且部队也下达了新的训练科目,所以他要给自己补上这一课。
中秋之念 留报纸珍藏一辈子
再过几天,部分方队的战士就将离开阅兵村返回原部队了。为了留念,有人拍照合影,有人收藏报纸……用战士们的话说,“可能这一辈子,也见不到这么多不同款式的军装在一起挥汗如雨了”。
昨日下午,十几份10月1日出版的《新京报》送到战士们手中,不到半分钟,报纸被一抢而空。“你看你看,这是我们的方队。这是我!”一个战士兴奋地拉着记者说。没拿到报纸的战士急了,也拉住记者:“还有没有,给我寄一份吧。”一位战士拿到两份:“我自己留一份,寄回家里一份,珍藏一辈子。”
陆军方队战士王强和刘春伟走过了每个方队的营房,营房的部队标志下,两人相互拍照留念。
“难忘和这些兄弟部队朝夕相处的几个月。”王强说,训练时,他们邻近三军仪仗队,“我们平时练得不少,可一看他们走,我们惊呆了,太齐了”。王强说,在阅兵村几个月,给他们印象最深的两个字就是“比拼”。“训练时,我们佩服他们,但同样也不服他们。”刘春伟说,就是在这样的比拼中,穿着不同军装的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天宇)
■ 声音
我要给阅兵村、也给自己留点什么。阅兵表演结束了,但我还想踢正步,不踢不舒服。我是一个兵,要给阅兵村留下一段坚实的足迹。
———水兵方队战士杨靖文
在阅兵村几个月,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两个字就是“比拼”。训练时,我们佩服他们,但同样也不服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比拼中,穿着不同军装的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陆军方队战士刘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