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李四光在地质部研究所察看矿石标本。新华社资料图片
我本平凡
李四光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的一个贫寒人家。自幼好学。少时留学日本学习造船。24岁留学英国,先学采矿,后学地质学。
骄人业绩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曾先后担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本真语录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经典评说
李四光同志是一面旗帜……在科研工作中做出了卓越成就,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你们要学习他。——周恩来
那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毛泽东深为“中国贫油论”困扰,甚至设想利用人工合成石油。
是李四光的地质研究成果,打消了毛泽东的顾虑。
多支勘探队伍南下北上,随后,一个个油田陆续被开发。
这成为那个年代最振奋人心的图景之一。
李四光这个名字,已成为中国科学界的标杆。
有人说,如果要列一份中国科学家的名单,没有李四光的话,名单上的人再多,也称不上完整。
一心向学
“你是谁家的孩子?”
他叫“李四光”,源自一个笔误。
1902年,湖北黄冈少年李仲揆离开父母,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字。
川资微薄,他无力再买一张报名单,灵机一动,改“十四”为“李四”,又加一“光”字。
这个山村穷秀才的儿子自认为天资并不聪颖,却有着常人难及的勤奋。
他读书科研之专心勤奋,有很多故事可以佐证。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有一次女儿到他办公室等他下班,几个小时后他在忙碌中抬起头,问:“小姑娘,你是谁家的孩子?”
年过七旬后,他到京郊考察地质。天降大雨,学生劝他改日再来,被他拒绝,全身湿透仍坚持爬山,全然不顾自己的高血压和肺病。
少时,他学造船,长大后,他留学英国学采矿,而深感中国矿藏勘探不力,采矿学得再好也是“给洋人做矿工”,他后又改学地质。
在外国专家认为地质研究属于世界最落后水平的背景下,他打破了“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断言,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
这是让他一生引以为荣的一大成就。
在英国留学时,李四光除了主攻地质学,还选学了力学、光学、电磁学等课程。他特别侧重钻研物理系的力学课程。在以后的科研实践中,他创立了一门地质力学的科学。
李四光为了中途赶上这么多课程的进度,经常学习到深夜。在参加学士考试前,他腿上长了一个脓疮,为了省钱省时间,他用刮胡刀片把疮刮掉,在腿上留下了一块深深的疤痕。
他严格要求自己,每走一步就是85厘米,不多不少。
这样,他野外考察时,即使不拉尺子,也能丈量出距离。
他后来的业绩显示,他的苦没有白受。
打破“贫油论”
“石油远景大有可为”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李四光被邀请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得到这个消息时,李四光在欧洲。此前全面内战时期,他丧失了从事科研的基本条件,1948年赴欧洲从事地质考察和学术研究活动后,留了下来。
得到消息的李四光立即准备回国。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要扣留他。
李四光当即作了一个决定,他只身离开伦敦到了法国。后几经辗转,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终于到了北京。
这一年他60岁,他的科研生活开始了全新的篇章。
回国后的李四光,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新中国百废待兴,但八九成石油依赖进口。而“中国贫油论”的说法,也使得决策层不免忧虑。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李四光被毛泽东邀请至中南海。周恩来分析了我国石油生产形势后,毛泽东提出,如果中国真的贫油,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石油的道路。
李四光十分肯定地说,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大有可为。他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观点出发,向毛泽东、周恩来分析了我国地质条件。认为在我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
周恩来笑着说:我们的地质部长很乐观啊!毛泽东也高兴地笑了。
开展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由此作出。
中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活动。最终,我国在多个地方找到了石油。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大庆、大港、胜利和华北等油田陆续建立。中国彻底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新中国有了油,还得有铀。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问李四光:中国有没有造原子弹的铀矿石?
那一天,李四光随身带着他从欧洲特意带回来的探测器,和从中国境内发现的铀矿石,当场演示给领导人看。
此后,李四光一直身居领导中国核工业事业的核心位置。他是1956年成立的国家原子能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为陈云)、1958年成立的中科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主任。
在李四光提出的三条东西构造带上,陆续发现了储量丰富、品位高的铀矿床。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地震预报
“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
直到今天,地震预报依然是世界性难题,预报比例很低。
去年汶川大地震后,地震能否预报,再次被人们讨论。此时期,一些专家在研讨会上,频频提起李四光。
李四光坚信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周恩来说过这样的话:“李四光力排众议,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李四光亲自组建了地质部地震地质大队。
据该大队队员黄相宁回忆,李四光“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
1966年,李四光在邢台7.2级地震后的一次会议上提出,邢台地震之后要密切注意河北河间、沧州一带的地震危险性。果然,在1967年,河北河间大城发生了6.3级地震。
而在1969年渤海7.4级和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发生数年前,李四光就曾叮嘱注意这些地方。
1966年刚组建地震地质大队,1967年李四光就派人到唐山、滦县一带开展地震地质工作,指出了这些地方发生大地震的危险性。
黄相宁认为,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落脚到中长期震中预测上,“是迄今为止我见到的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地震中、长期预测”。
事实上,地震预防和资源开发一样,都是李四光晚年最挂念的事。
他病逝于1971年4月29日。临终前一天,他要求医生,“请你坦率告诉我,究竟我还有多少时间,让我好好安排一下工作……”
82岁的他,对这个世界还有遗憾:“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的……”
□文/记者 孙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