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09年4月8日,中国海军首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舰艇编队的三艘军舰在亚丁湾东部海域单纵队集结,图为空中航拍编队“全家福”。
4月22日,停靠在青岛解放军海军码头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各国舰艇,各国海军官兵相互登舰参观,同时各国舰艇对青岛市民开放,让众多各界人士在参观中大开眼见。图为中国海军军舰阵容齐整等待阅兵。
今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60周年纪念日。六十年风雨兼程,中国海军从长江岸边的白马庙出发,驶向深蓝色的大海,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支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和陆战部队五大兵种组成的“海上钢铁长城”。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近海走向远海,从蔚蓝走向深蓝,中国海军驶过了整整六十年的航程。
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中国海军从此诞生。后来,4月23日被中央军委确定为海军成立纪念日。
宣告成立时,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中国海军装备是这样一幅场景:荒废、冷落的港口,清朝年间的“楚”字号炮舰,民国初年下水的“永绩”号炮舰,此外还有被打捞的早年沉船。残酷的现实告诉人们,海军装备的起步必须从零开始。
1954年,中国政府在中央财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拨出巨款,采购了苏联制造的四艘驱逐舰。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建立了军用造船工业基础,仿制了多种型号的鱼雷快艇、高速巡逻炮艇、轻型护卫舰、潜艇、反舰导弹等海战装备。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自力更生地研发急需的海战武器装备,不但自行批量生产了高速导弹艇、护卫艇、猎潜艇、常规潜艇、军辅船等传统武器,而且研制成功了导弹护卫舰、导弹驱逐舰、核潜艇、水陆两栖坦克等急需的新型装备。
改革开放以后,海军装备从传统武器向高技术武器转变,一批新型武器装备完成研制并交付海军各兵种部队使用。近年来,有着“中华神盾”美誉的新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问世,新一代导弹护卫舰、导弹艇、猎潜艇、扫雷舰、远洋综合补给船也陆续装备部队,使中国海军的远洋综合作战能力得到大幅跃升。
随着国家利益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海军担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日益增多。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发展,海军已能随时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首先,在武器装备建设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以新型驱逐舰、新型潜艇、新型战斗机为代表的新一代主战装备,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新型导弹、鱼雷、舰炮,电子战装备等武器系统陆续交付使用。
现在,人民海军已拥有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导弹护卫艇、导弹快艇、猎潜艇、常规潜艇和核潜艇等主战舰艇,质量不断提高。海军航空兵现已装备了轰炸机、巡逻机、电子干扰机、水上飞机、运输机等勤务飞机。海防导弹形成系列,不仅有岸对舰导弹、舰对舰导弹,还有舰对空导弹、空对舰导弹、空对空导弹等。
其次,在后勤保障方面已初步形成现代化保障体系。
目前,已建成一批“军港城”、“机场网”、“仓库群”。完成了潜艇基地、水面舰艇基地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驻香港舰艇大队后方基地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海军后勤部队拥有的大型油水船、测量船、打捞救生船、运输船、拖船、医院船等多种勤务舰船的吨位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了2倍。
再次,科研成果大量应用于装备建设中。
改革开放后,海军积极利用国内的先进科技成果和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新技术,对现役装备加以改进,提高研制装备的起点,取得科研成果8000多项。这些科研成果被应用到装备建设当中,实现了直升机上舰、电子战上舰、新型舰炮上舰、战术软件上舰、深水炸弹反潜武器系统化、舰舰导弹超视距、鱼雷加装智能头、护卫舰全封闭等几十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海军装备的战斗力水平成倍增长。
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日前就海军建设向媒体透露说,中国海军将努力提高远海机动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研制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水下自持力和隐身性能好的新型潜艇、超音速巡航作战飞机、精确化突防能力强的远射程导弹、大深度高速智能鱼雷、通用性兼容性好的电子战装备等新一代武器装备。
分析认为,这显示中国将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