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哥大”到3G手机,中国移动通信经历了20年的发展,已经迈向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
2009年2月18日,TD-SCDMA专属号段“188”在沈阳放号。工作人员在展示3G可视电话。
手机,曾是人们炫耀身份的资本,遥想当年的大砖头时代,手机只是少数富人才用得起的奢侈品。如今,一个人装着几个手机都不鲜见,手机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从第一代采用模拟技术的手机“大哥大”,到第二代的GSM、CDMA手机“落入寻常百姓家”,再到TD-SCDMA的第三代移动通讯闪亮登场,中国移动通信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已经迈向自主发展的3G时代。
8月12日,中国移动公布了TD-SCDMA业务发展的最新情况,TD-SCDMA网络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电话接通率已提升到96%以上,掉话率降低到2%以内,3G/2G切换成功率改善到95%以上。
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TD-SCDMA已经完成了从实验室到组大网、从试验网到商用网的转变,基本达到商用网络的质量标准。
20多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超出了所有的市场分析预期。从第一代采用模拟技术的手机“大哥大”,到第二代的GSM、CDMA手机“落入寻常百姓家”,再到包括TD在内的3G登场,这个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也不过22年。
曾经风光的“大哥大”手机
1987年我国确定了以TACS制式作为我国模拟制式蜂窝移动电话的标准。同年11月18日,在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召开前夕,广州开通我国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首批用户发展了700个。
不过与现代手机的小巧精致不同,第一带移动电话有着庞大的身躯。在早期的电影中,我们依然可以一睹他们的风采。那庞大的身躯几乎是现代手机的几倍,甚至十余倍,人称“大哥大”。
北京模拟网开通首期放号是在1988年的3月份。初期的放号主要是针对企事业单位,个人的发放十分有限,主要是一些名人,或是一些老板级人物。而且由于终端价格的昂贵,初期发展并不理想。那时的营业厅也只有一个,是1985年北京无线通信局利用20世纪60年代建设北京长话大楼时留下的一个简易工棚建设的寻呼营业厅,兼做移动电话营业厅,方便用户拿号和交话费,因为当时的银行代收费业务还没有开展。
“我们当时有几个人,天天开个破小面,每人拿个‘大哥大’满城转悠打电话,所有人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我们,其实我们是测信号的。”当时在北京负责网络建设的张明禄回忆说。
那时,“大哥大”被认为是“大款”的象征,能搞到“大哥大”批文的是“高级倒爷”。有一个90年代初的笑话说,有钱人就是“开着桑塔纳,打着大哥大。”但由于各种原因,到1995年之前,北京的“大哥大”用户,都没有超过20万户。
一直到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哥大”还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身价不菲的人才能消费得起。“大哥大”贵到什么程度?据业内人士的回忆,电话本身2.1万,入网费6000,预存话费1000,一共2.8万,还不是交了钱就能拿到,因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大哥大”需要购买指标,必须要有单位的证明才能买,所以用户要交了钱等,长的有等半年的。
张明禄回忆起当时“大哥大”的实用性时表示:“一次我们自己测试,一个‘大哥大’打通一个电话花了五分钟,总体来说,‘大哥大’的炫耀和奢侈需求,绝对要大过通话需求。”张明禄说。
2G时代的繁荣与缺失
1995年4月,全国15个省市相继建设GSM数字移动电话网。移动通信用户开始以迅猛速度发展,并超出了当初所有建设者的想象。
以北京为例,到1988年底,模拟网的用户才仅有825户,直到1992年才突破1万户,达到11557户。如今,负责销售手机的大大小小的营业厅也开始遍布北京的各个角落,北京的移动用户已高达1000多万户。
伴随着用户数量的剧增外,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规模也急剧扩大,随之也崛起了华为、中兴等设备制造企业。
华为总裁任正非回忆道,90年代初,当中国大地开始“大哥大”蜂窝移动通信时,“华为还是一个婴儿,十几年前,只有七八条枪的我们,无线通信还是我们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当时我们刚刚研究成功40门模拟程控交换机,对通信的理解还是懵懵懂懂的。是时代给了我们机遇,让我们坐在时代的船上漂到了今天,当然我们乘船的时候也划了桨。”
今天的华为已经形成了一万多人的无线产品队伍,有了许多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任正非表示,“抚今追昔,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憧憬”。
尽管在2G时代我国在移动通信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核心技术的缺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缺憾。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在模拟移动通信时代,中国发展了600多万用户,至少有2500亿元流进了国外公司的腰包。到第二代移动通信发展阶段,我国在庞大的GSM设备市场仅仅获取了5%的微薄份额,将近5000亿元在经由运营商之手后又流向了海外。
TD-SCDMA成为国际标准
1997年4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向各国发出了征集3G技术标准的征集函,并制定了详细的IMT-2000 RTT(第三代无线通信标准无线传输技术)形成的时间表和步骤,要求全部提案在1998年6月30日之前提交到国际电联。
中国当时接到征集函后,就有了好几次关于“中国要不要做、究竟怎么做”的集中讨论。同年7月底,由李金清、曹淑敏、李默芳、丁怀远、沈少艾等一批无线通信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3G无线传输技术评估协调组正式成立,并在国际电联进行了注册,成为国际上第11个评估组。时任电信传输研究所副所长的曹淑敏在4个月后接任评估组组长。
“可以想象,1997年的时候,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经验是一片空白,华为、中兴当时也主要是生产程控交换机设备,在移动通信上也没有任何经验。但是我们也不想就此放弃,毕竟每一个标准背后,都是一个国家的利益。”曹淑敏说。
当时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的李世鹤提出:在SCDMA技术的基础上引入时分多址(TDMA)技术,并将这项技术命名为TD-SCDMA。他解释说,这种技术的优势是不需要对称频段,可以见缝插针,灵活方便地规划使用日益紧张的频谱资源。此外,还可以灵活地设置上下行业务占用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带宽和系统资源,非常适合未来应用广泛的数据业务需求。
到1998年6月底,国际电联共收到了10个候选技术,其中美国4个、欧洲2个、韩国2个、中国1个、日本1个,中国提交的就是TD-SCDMA。
经过我国电信界的共同努力,由于技术、市场两个方面的原因,1999年11月,TD-SCDMA终于被列入到国际电联第三代移动通信系列标准之中,并在2000年5月5日被国际电联正式批准成为3G系列国际标准之一。2001年3月,TD-SCDMA又被3GPP(3GPP,即3G标准化伙伴项目)正式接纳,从而成为被国际上大多数电信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所承认的真正的国际标准。
自主3G技术不会是“纸上游戏”
在成为国际标准之后,TD-SCDMA的产业化提上了议事日程。日后的发展证明,面对孱弱的移动通信基础,产业化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而且是一条比提出标准更艰辛的路。
“移动通信的市场选择是产业链选择,而非产业链某一环节的产品选择;移动通信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而非产业链某一环节的产品竞争。” TD-SCDMA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说。
当时,国际通信界看好的是由欧洲和日本提出的WCDMA技术与美国和韩国提出的CDMA 2000技术。由于在模拟通信和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中没有任何表现,中国提出的3G标准并不被看好。一些国外专家认为这只是中国人的“纸上游戏”,即使TD-SCDMA成为国际标准,中国人也拿不出产品来。
2002年,信息产业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首先公开表示支持TD-SCDMA。基于对TD-SCDMA前期产业化发展的认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三大部委联手,开始对TD-SCDMA进行实质性推动与支持。
“走过来的这个过程确实是非常艰辛的,大家都认识到仅仅依靠大唐一家企业是很难推动TD-SCDMA产业发展的,必须有一个产业群体形成合力来共同推动,因此有必要发起成立TD-SCDMA产业联盟。” 杨骅说。
2002年,10月30日,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唐集团、南方高科、华立集团、华为公司、联想集团、中兴通讯、中国电子、中国普天8家企业作为发起单位,共同签署了致力于TD-SCDMA产业发展的《发起人协议》。
在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科技部副部长邓楠、信产部副部长娄勤俭等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当8家厂商的老总佩戴联盟围巾,在主席台上高举双手时,TD-SCDMA迎来了一个重大里程碑: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TD-SCDMA终于获得了产业界的集体响应。
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的消息传出,美国高通的股票马上下跌6%。
通信产业的“神舟号”腾飞超越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到2008年的试商用和服务奥运,TD-SCDMA一年一个台阶开始走上正轨。
2006年底,在香港ITU电信展上,一个小道消息开始在TD-SCDMA企业中流传:中国移动将会成为建设TD-SCDMA的运营商。2007年春节前后,TD-SCDMA将大规模建网的消息不胫而走,中国移动承建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广州、深圳、厦门等8个城市,以及中国电信承建保定、中国网通承建青岛的规划浮出水面。几家TD-SCDMA网络设备提供商亦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应标的准备。这十个城市包括了除香港外所有的2008年奥运会的赛会城市。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TD-SCDMA网络在一期建设时,要达到现在GSM网络95%的覆盖率。”杨骅说。国家发改委对网络的要求不仅表现在一期建设的覆盖率上,还表现在时间进度上,要求10月底完成十城市网络建设。
2008年4月1日起,中国移动面向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秦皇岛、青岛和保定等10城市用户,正式进行TD-SCDMA放号。
2008年8月至9月,TD-SCDMA成功服务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TD网络在六个奥运城市所有奥运场馆、非奥运场馆、奥运路线、协议酒店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在网使用TD等所有场景均胜利完成奥运通信保障工作。视频电话、手机报、多媒体彩铃、高速下载、手机电视等丰富多彩的3G业务走进了30万TD用户的生活中。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代表国务院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3G牌照。每个运营商各获得1张3G牌照,其中中国移动为TD-SCDMA标准的3G牌照,中国联通为WCDMA标准的3G牌照,中国电信为CDMA2000标准的3G牌照。
有最具实力的运营商来运营TD,因为这项自主技术承载着更多的内容。中国自主创新的并被国际电联接纳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国际三大标准之一的TD-SCDMA,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由弱小到强大,由存在很多问题到逐步成熟,由不为人所知到广为所知和认可。TD-SCDMA背负了太多民族希望,被认为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旗帜,通信产业中“神舟号”。上至国家领导人,国务院各部委,下至众多通信企业,都对TD投入太多关注和支持,才使得TD得以跨越式的快速发展。
“TD战略意义已经远超越其本身的价值,从全球通信格局变化角度来看,TD正扮演着中国通信产业全面超越欧美而占领世界制高点的关键角色。”杨骅说。
讲述
“小麻雀”叫响3G第一声
2004年3月份,大唐移动拿出来了世界第一款符合3G标准的TD-SCDMA测试终端DTM8001,这款手机被昵称为“小麻雀”。有了测试终端,对网络设备存在的问题就有了“发现的眼睛”。由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在上海、北京两地的试验很快就展开了。这次试验在真实网络环境下进行,主要测试和验证无线技术的网络性能、业务与应用以及多种技术体制的干扰等内容。
当年北京国际通信展上,TD-SCDMA产业联盟的集体展示对整个行业带来了很大的震动。TD联盟全面展示了TD-SCDMA产业链的突破和进展,大唐、中兴、普天已经拿出来了TD基站产品,展讯、T3G、凯明、ADI也推出了TD-SCDMA基带芯片。被誉为“TD阵营的第一次大规模演习”使得外界感到震惊并对TD-SCDMA覆盖了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天线、芯片、终端等各产业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产生了全新认识。(胡唯元)
大事记
1987年11月18日在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召开前夕,广州开通我国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首批用户发展了700个。
1989年6月 广东珠三角首先实现了移动电话自动漫游。
1991年11月15日 上海首先在150MHz频段上开通汉字寻呼系统。
1993年9月19日 浙江嘉兴开通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
1994年7月19日 中国联通成立。
1995年4月 全国15个省市相继建设GSM数字移动电话网。6月,全国模拟移动电话联网自动漫游运行。
2000年4月20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第1亿位客户在北京产生,中国移动通信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2年1月8日中国联通CDMA网开通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4月8日,中国联通新时空CDMA网正式运行,开始大规模放号。
2005年10月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取消网间差别定价,使移动通信资费进一步下调。
2007年中国移动启动TD-SCDMA试商用网公开招标,总金额近267亿,在北京、上海、秦皇岛、天津等地建设试验网。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面向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秦皇岛、青岛和保定等10城市用户,正式进行TD-SCDMA放号。
2008年8月至9月 TD-SCDMA成功服务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圆满完成奥运通信保障工作。
2009年1月7日 工信部代表国务院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3G牌照,每个运营商各获得1张3G牌照。
见证
民间收藏家谢金松展示中国第一部模拟手机yd-9100型手机。它是1991年中国邮电四所和江阴智能公司合作研发出的,还来不及正式进入市场就被通知停止生产,原因是进口“砖头机”已进入中国市场。
2001年6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完全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大哥大”退场。
2002年10月30日,TD-SCDMA产业联盟召开成立大会。8家企业代表佩戴联盟围巾高举双手,已成为中国企业团结协作的标志。
2009年4月3日,北京电信正式启动3G放号,用户携身份证即可在60多个自有营业厅及合作营业厅办理3G入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