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31日,根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针对台湾局势、两岸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政策与时俱进的精神,指出了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走向和平统一的方向,顺乎潮流,合乎民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这些积极促进两岸交流交往的主张对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祖国大陆全面落实八项主张促进两岸交流
八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根据八项主张的精神,祖国大陆本着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诚意与善意,系统阐述一个中国原则,最终确立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的“一中新三句”表述,而且,针对台湾分裂势力的猖獗活动开展了三次重大政治斗争,即1995年6月开始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1999年7月进行的反“两国论”斗争和2002年8月进行的反“一边一国论”斗争,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巩固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基本态势。 为促进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两岸谈判,祖国大陆提出海峡两岸进行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先可举行有助于两岸关系发展与和平统一的政治对话。1998年10月,海协会促成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上海会晤,推动两岸谈判以事务性商谈为主向广泛对话包括政治对话的方向发展。尽管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变更,但祖国大陆仍未放弃重开两岸对话与谈判的诚意,明确表示,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即可恢复两岸对话与商谈。 与此同时,在两岸往来与交流上,祖国大陆有关部门在八项主张的指导下,确实贯彻不以政治分歧干扰两岸交流,颁布和通过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如:从1995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就进行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执法检查并提出尽快制定《实施细则》的意见;1999年底出台《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为台商投资大陆进一步提供有力保障。为促进两岸直接“三通”,祖国大陆有关部门在1996年先后颁布了《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和《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规,并开放两岸在外国注册的商船航行两岸和台商在大陆举办商展,有力地推动了两岸直航和直接通商。不仅如此,公安部出台了简化台商入境手续、放宽台商在祖国大陆居留期限的规定,一些业务主管部门相继推出建立台商子弟学校、在大陆高校扩大招收台生、批准台湾居民参加国家医师考试、西部大开发对台商有关鼓励政策等等,为台湾同胞提供方便、解除后顾之忧起了极大的作用,对促进两岸经济关系和直接“三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持续发展
1995年以来,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与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交流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两岸贸易方面,1995年两岸贸易总额达178.8亿美元。2002年1-11月,两岸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00亿美元,达402.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8%。其中,大陆对台出口59亿美元;增长31.4%;大陆从台进口343.8亿美元,增长39.2%,台湾从大陆得到约280亿美元的顺差,成为1995年以来两岸贸易的又一次高潮。截至2002年11月底,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达2635.49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419.38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2215.97亿美元,祖国大陆取代美国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台对大陆出口份额已占总出口额接近25%;台湾对大陆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1%以上,仅次于日本,成为祖国大陆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 在台商投资方面,在祖国大陆经济继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拉动下,特别是随着两岸相继成为WTO正式会员,台商投资大陆大幅上升。据外经贸部统计,仅2002年1-11月,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为4385个,合同投资金额为60.5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为35.8亿美元,估计到2002年底,台湾投资者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额将高达300多亿美元,将创造台商年投资增长率的新纪录。截至2002年11月底,累计台商到大陆投资项目55617个,合同台资金额616.14亿美元,实际到位331.59亿美元。八年来,台商投资主体已由中小企业转向大企业、大项目,投资领域已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以高科技与资本密集产业为龙头,并快速向零售业、物流业、房地产业、医疗、教育、出版等领域拓展;投资地域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辐射到东北、华北和环渤海湾地区,并加快向西部地区拓展。两岸产业合作的层次越来越提高,两岸金融合作有了较大进展,截至2002年底,祖国大陆共批准了台湾9家银行、12家保险公司和15家证券公司在祖国大陆设立代表处或代表机构。
八年来,两岸间接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历程,雄辩地证明台湾的发展与繁荣已经紧紧系于祖国大陆,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但是,目前两岸直接贸易和投资的比重仍然较小,两岸经贸交流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客观需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台当局以意识形态挂帅,推行“戒急用忍”和“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大陆经贸政策,明开暗卡,为两岸经贸交流设置种种障碍,已严重阻碍了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的深入发展。
三、两岸“三通”出现较大进展
1995年以来,伴随两岸经济关系的愈趋密切,各个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人员往来连连大幅增加,全面开放两岸直接“三通”已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迫切课题。
为了促进两岸“三通”的早日实现,祖国大陆一贯主张,两岸直接通航、通邮、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的客观需要,是两岸同胞的利益所在,不应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三通”的技术性、业务性商谈中,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但也绝不能说成是“国与国”之间的“三通”。钱其琛副总理在接见台湾“三通”参访团时也多次强调,“三通”是两岸间的事、是经济问题,“实现‘三通’可以由两岸民间协商,达成共识,双方各自确认就可以通起来”,这些政策宣示充分体现了祖国大陆积极推动两岸全面直接“三通”的极大诚意,得到了台湾同胞特别是工商界的支持。 正因如此,“三通”议题一直是两岸关系中的热点。1997年福州、厦门与高雄之间的“试点直航”顺利启动,结束了两岸间近50年没有任何商船直接往来的历史。1998年两岸船公司经营的外贸集装箱班轮开始可以同时挂靠两岸港口。2001年,福建的马尾、厦门先后与台湾马祖、金门签订加强民间交流协议、实现两岸海上客货直接往来。2002年两岸“三通”议题发展至要求直航的临界点,成为年度引人注目的话题。年内,实现了台商直航金门、马祖中转返台和“两门”、“两马”首次货运直航。一年来,共组织实施了328个直航个案,双方共承运685个航次,运载旅客78503人次。3月,厦门“中洲号”货轮运载1940吨河沙首航金门料罗湾,开启50多年来福建沿海向金门首次货运直航;同时,祖国大陆正式批准泉州港为对台通航港口,并推动实现了泉州与金门、马祖的货运直航,福建南安市到金门的货运航线也正式启动。5月,台湾“金航二号”直航马祖港接运2300吨自来水运抵马祖,马祖同胞在相隔50多年后首次喝上祖国大陆供运的淡水。两岸空中间接通航也有所进展。年内“台港新航约”正式续签,香港港龙航空公司成为首家提供内地和台湾之间经香港的“一机到底”的航空公司。两岸空中间接货运获得突破性进展,澳门航空公司与大陆深圳机场合作,由澳航经营,从深圳起飞、经澳门中转、再飞抵台北的“一机到底”包机货运,开通了往来台湾与大陆的全货运航班。两岸航空公司在地勤和票务上也进一步加强合作。
2002年,在台湾一些党派团体的推动下,台湾当局正面临着修改限制两岸直接“三通”的有关规定的局面。8、9月开始,台湾有关人士提出春节“包机直航”方案,立即获得岛内各界的强烈响应,台湾当局被迫通过了“大陆台商春节返乡专案”,允许台湾民航业者在春节期间以包机方式运载在祖国大陆台商回乡过年。祖国大陆从广大台商的切身利益考虑,一再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并相继核准了6家台湾航空业者首航大陆,推动了“春节包机直航”的实现。但是,由于台当局以“台独”意识形态挂帅,坚持以“三通”作为对抗大陆的政治筹码,强调“官方谈判”、“国际航线”和“台湾安全”,使得两岸直接“三通”未能获得实质突破。不仅如此,台当局还一再为“包机直航”设置障碍,仍坚持包机“须经港澳中转”,且不准大陆航运公司参与,所谓“两岸包机直航”变成了“曲航”。台湾当局阻挠“包机直航”的做法,不仅增加了航空公司和旅客的负担,浪费时间,也违背了台商当初提出此要求的初衷。事实上,由于去程和返程时必须有一次空机,并必须经停港澳,飞行成本大大增加,市场竞争力大减,被核准的台湾航运公司有5家已决定只飞一个航班。但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形势表明,台湾当局逆“三通”潮流的阻力越来越无法抵挡两岸直接往来的需求。
八年来,祖国大陆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指导,积极贯彻江泽民主席的八项主张,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十六大”报告在深刻总结13年来推进祖国统一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明确重申,祖国大陆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贯彻八项主张,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两岸和平统一;并再次强调,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措施加速实现直接“三通”。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无论台湾当局如何倒行逆施,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仍会不断深入向前发展。(本文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