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时政-纪念“江八点”发表十周年 -历年纪念精选
 
 历年纪念精选
 
江八点——与时俱进的务实政策(2003年)

  时间:2005-01-21 16:26    来源: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主席在海内外中国人共度春节前夕,作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江泽民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和看法。如今江泽民主席的讲话已近八周年,海内外的中国人又将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两岸同胞同根同源,骨肉相亲,具有相同的传统、共同的文化、一样的情感,虽然两岸在近年来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是两岸人民盼望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心理是一致的。
 
  八年前,江泽民主席在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讲话中提到:"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七年后,江泽民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再次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阻碍了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在迎来香港、澳门的回归之后,更加盼望早日实现两岸的统一。江泽民主席关于促进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是90年代中期以来指导两岸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对于维护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江泽民主席的八项主张是结合两岸关系的新特点,贯彻邓小平同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具体实践,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的实践中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

  一个中国原则是从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开始所确立和坚持的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基本原则。早在1958年10月,毛泽东主席就向台湾当局公开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邓小平同志也提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一个中国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主张,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了共识,成为维系两岸和平与合作的政治与法律基础。只有牢牢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确保两岸关系的顺利发展,才能确保祖国统一的最终实现。在促进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中,江泽民主席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主席再次强调,坚持一个中国,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核心,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准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反对"台独"、反对分裂、反对"一中一台"、反对"两个中国"等分裂主义主张的基本要求。
 
  江泽民主席关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和与时俱进的务实性,表达了大陆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坚定决心和极大诚意。一方面,中国政府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另一方面,大陆对台政策体现了充分的灵活性。第一,从一个中国原则的具体表述看,大陆有关方面经过多次修正,完全体现了尊重台湾民意、照顾台湾人民利益的善意。

   2000年2月,国务院台办与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将一个中国原则定义为"旧三段论",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然而,由于历史因素与意识形态因素,台湾大部分人认同两岸的纷争是历史遗留问题,是内战的延续,但对一个中国的具体内涵有不同看法,为了尊重台湾同胞的历史感情,大陆将一个中国原则定义的最后一句话修改为"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其后,为了满足台湾方面提出的"对等"要求,将一个中国原则定义的第二句话修改为"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2002年1月24日,在纪念江泽民主席促进祖国统一八项主张发表七周年的场合,钱其琛副总理正式公开提出了一个中国原则的"新三段论",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然而,台湾方面仍不满意,认为大陆政府"内外有别",于是中国政府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宣示一个中国原则的"新三段论"。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的报告中也正式列入一个中国原则的"新三段论"。一次次的修改和宣示充分体现了大陆政府的善意,但是在此同时台湾当局却得寸进尺,陈水扁在最近的讲话中进一步要求大陆修改宪法。我们不禁怀疑,台湾当局真能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道路上来吗?相对于大陆的务实态度,台湾当局屡次挑衅一个中国原则,继1998年7月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后,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变本加厉,提出"一边一国、公民投票"的主张,使得两岸的政治分歧不断扩大,严重损害了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第二,从两岸谈判问题的角度看,大陆政府表现了高度坦诚和开放的胸襟。

  1995年1月,江泽民主席在促进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中提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并且特别提议,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维持两岸和平,结束敌对状态,是台湾人民迫切的愿望,江泽民主席的提议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是从保障台湾人民的现实利益出发,着眼于维护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目的是为两岸关系的发展、祖国统一的进程奠定和平的政治和法律基础。2002年11月,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不仅重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的主张,而且根据台湾方面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更加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三个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台湾方面要求和平、要求有国际活动空间、要求对等,这些问题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都可以得到合理的安排和解决。
 
  第三,从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大陆以积极务实的态度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江泽民主席在促进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中提出:"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为了促进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我们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我们也承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将切实维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我们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近年来,大陆对台政策和对台工作贯彻了江泽民主席八项主张的精神,两岸经贸文化交流飞速发展。据统计,每年有近300万人次的台湾民众来往于大陆,近60万人常驻大陆;至2002年11月底,台商投资大陆项目为55617个,合同金额达616亿美元,而同期两岸间接贸易总额达2635亿多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为419亿多美元,自台湾进口2216亿美元,大陆对台贸易逆差近1800亿美元。大陆已经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台湾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
 
  岛内少数台独基本教义派将岛内经济萧条、景气低迷、失业率上升归罪于台商大量投资大陆,却没有看到台湾从两岸贸易中赚取了近1800亿美元,即使扣除台商实际投资大陆的300多亿美元,台湾仍然拥有近1500亿的利润,台湾现有外汇存底近1300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三。如果没有台商从大陆赚取的巨额贸易顺差,台湾的外汇存底无疑将成为巨额的负债。

  为了更有利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呼吁:"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在,完全应该采取实际步骤积极推进,开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江泽民主席并且指出:"两岸统一后,……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两岸"三通"和祖国统一将极大地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是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台湾当局要摆脱政治上、经济上的困境,应当倾听民众的呼声,体验民众的疾苦,彻底抛弃"台独"幻想,回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来,使两岸关系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