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最新播报 | 分析评论 | 各方反应 | 图片 |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 网友评论
  首页-专题-时政-陈云林会长首次赴台-两会协商回顾-“九二”共识
 
 
十年耕耘路 春华与秋实──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十年工作回眸 (2001-12-1)
 
  来源: 国台办      日期: 2008-06-06 12:37

 
   

肖之光

    1991年12月16日,以“促进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为宗旨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十年来,海协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贯彻江泽民主席提出的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的直接指导下,依据海协章程和授权开展工作,在推动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的两岸对话与谈判,广泛建立同台湾及海外赞成发展两岸关系的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交往,协助有关方面促进两岸经贸交往、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协调处理两岸同胞交往中产生的具体问题、维护两岸同胞正当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两岸同胞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一、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推动两岸经济性、事务性商谈

    祖国大陆方面一贯主张通过谈判、特别是政治谈判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九十年代初,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蓬勃发展,冲击着台湾当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两岸经济性、事务性商谈成为当时两岸关系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内容。海协成立后,即受权与台湾海基会接触,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先行开始了经济性、事务性商谈。

    1992年3月,海协与台湾海基会举行了首次事务性商谈。商谈中,海协基于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内部事务的客观现实,提出在商谈或协议中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同年10月底,两会人员在香港工作性商谈中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具体表述的内容和方式交换了意见。后经函电协商,两会于11月达成了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海基会的表述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海协的表述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双方表明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谋求国家统一的态度,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海基会表示“认知各有不同”,海协表示“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做了求同存异的处理。“九二共识”的达成,为促进两岸商谈进程奠定了政治基础。

    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后,两岸商谈迅速取得突破性成果。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汪道涵会长与辜振甫董事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实现了两岸高层人士四十多年来的首次会晤,迈出了两岸关系发展中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会谈签署了《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四项协议,在海峡两岸经济、科技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事务性商谈和两会联系与合作方面均取得具体成果,为推动两岸经贸往来和民间交流的发展创造了积极的气氛。汪辜会谈体现的双方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精神,使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成为台湾同胞普遍接受的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汪辜会谈首次把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纳入两岸商谈的内容。双方不仅就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从各自采取措施鼓励与保护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角度集中讨论了“台商在大陆投资权益及相关问题”,确定了包括“加强能源、资源之开发与交流”等继续商谈的议题,而且首次将“双方同意应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这一原则写进《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中。但令人遗憾的是,台湾方面并未全面落实协议,而是一再拖延两岸经济性商谈,断送了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一次宝贵的历史机遇。

    汪辜会谈后,李登辉公开推行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分裂政策,妄图遏阻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在汪辜会谈有关协议的落实中,台湾当局出于制造“两岸分裂、分治、对等”的政治图谋,一方面继续回避两岸政治谈判,另一方面又强行把“司法管辖权”等双方一时难以取得共识的政治敏感问题引入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致使本来可以务实解决涉及两岸同胞权益问题的事务性商谈陷入僵局。从1993年8月到1995年1月,两会就“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人员之遣返及相关问题”、“两岸劫机犯遣返”、“两岸渔事纠纷之处理”等三项事务性议题进行了十多次商谈,就协议文本的内容取得了具体共识,但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已经达成的协议未能签署。海协在商谈中多次批驳台方“分裂分治”的观点,反对通过事务性协议把两岸暂时的分离状态法律化、固定化;指出两会事务性商谈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回避政治敏感问题,不把一方的政治诉求通过协议强加给对方,干扰事务性问题的解决。海协还提出,“司法管辖权”等政治问题涉及国家主权与统一问题,应通过政治谈判来讨论,如果台湾当局授权海基会讨论两岸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海协愿争取授权与之进行专题商谈。此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海协的主张与努力是积极务实的,是符合两岸关系的需要和两岸同胞权益的。1997年以后,海协与海基会在排除了“司法管辖权”等政治因素的干扰下,以个案的方式相互遣返了劫机犯,有效地遏止了涉及两岸的劫机犯罪。两会商谈也在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催动下走向了政治对话。

    二、推动实现两岸政治对话,稳定与改善两岸关系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主席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发展了和平统一谈判的思想,包括分步骤进行政治谈判的构想。江主席郑重提议,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

    江主席的这一讲话精神及八项主张,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和两会商谈进程。海协与海基会很快就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达成共识。在1995年5月两会举行的第二次汪辜会谈的第一次预备性磋商中,海协建议由两会领导人就涉及两岸同胞切身利益、需要两岸相互合作、配合的重大问题进行政策性对话,以开辟双方就政治问题交换意见的渠道。在这次预备性磋商达成的共识中,双方还将处理“九七”后港台交往中的具体问题等包涵了较强政治性、政策性内容的议题列入商谈日程。然而,就在第二次汪辜会谈举行前夕,李登辉赴美进行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破坏了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和两岸商谈的政治气氛,两会商谈被迫暂时停止。

    李登辉日益加剧的分裂活动,使两岸政治分歧空前尖锐,严重危及两岸关系的稳定。经过反分裂、反“台独”斗争,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双方进行政治谈判,共同承担维护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义务,成为稳定与发展两岸关系的不可回避的内容。为此,祖国大陆方面重申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的倡议,提出先进行程序性商谈,就政治谈判的议题、代表名义、方式等问题达成双方可以接受的协议。为突破两岸政治关系僵局,满足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海协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根据中央台办的授权,积极推动两岸政治对话,为及早实现两岸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创造条件。

    1998年2月,海协致函海基会,再次表示了欢迎辜振甫来访的态度。从4月至9月,两会副秘书长经过多轮接触,为两会领导人会晤作出具体安排。1998年10月14日至18日,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应邀来上海、北京参访,与汪道涵会长进行第二次会晤。江泽民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钱其琛分别会见了辜振甫一行。汪辜会晤达成四项共识:双方决定进行包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内容的对话,由两会负责人具体协商作出安排;进一步加强两会间多层次的交流与互动;对涉及两岸同胞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加强个案协助;汪道涵会长于适当时候访问台湾。对话中,汪道涵会长提出了一个中国原则的86字阐述,体现了海协在政治对话中寻求扩大双方共识的努力,也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反对割裂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态度。海协建议尽快就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实现两岸直接“三通”进行谈判,以从根本上稳定与改善两岸关系,解决攸关两岸同胞权益的重大问题。

    这次会晤,标志着两岸政治对话已拉开序幕,两岸谈判进程实现了从以事务性商谈为主向广泛对话、包括政治对话的方向发展。

    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同台湾分裂势力进行斗争

    汪辜上海会晤达成的四项共识,预示着两会商谈和两岸关系的深入发展。当两会商定汪会长秋天访台后,李登辉于1999年7月9日迫不及待地抛出“两国论”,毁坏了两会商谈与对话的政治基础,导致两会接触与对话再度被迫停止。

    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经历了分裂与反分裂的激烈较量,两会商谈与对话也充满曲折,备极艰辛。海协坚定不移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为维护两会商谈和两岸关系的基础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努力。

    2000年3月,台湾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后,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甚至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致使两会商谈与对话迄今难以恢复。为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争取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海协继续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推动两岸谈判进程,要求台湾当局明确承诺不搞“两国论”、明确承诺坚持“九二共识”,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恢复两会对话与谈判。去年4月和5月,海协推动并邀请台湾赞成统一、反对“台独”的政界、学者等知名人士分别在深圳和厦门召开研讨会,发表“反台独、促统一”的共同声明,表达两岸同胞求和平、求安定、要求改善两岸关系的心声,为遏制“台独”、缓和两岸关系发挥了重要的舆论作用。去年7月份以来,海协受权与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就当前两岸关系的重大问题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对话,在认同“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以“九二共识”为基础重开两岸谈判、积极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等方面达成共识,为遏制“台独”分裂、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改善两岸关系作出了努力。

    四、认真解决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妥善处理涉台重大突发事件,努力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

    海协成立后,即与台湾海基会建立了日常联系,规范了双方联系与往来的原则和做法,以相互委托的方式处理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从1991年12月至1999年7月,海协共收到海基会来函3000余件;受大陆有关部门、地方及民众的委托,向海基会发函1300余件。这些往来函件涉及协助促成两岸各种交流活动、解决两岸民众经贸纠纷、民事纠纷、两岸遗产继承、婚姻、寻亲、台胞入出境及在大陆定居与滞留、紧急救助、接返私渡人员、遣返包括劫机犯在内的刑事犯与刑事嫌疑犯、个案协助共同打击犯罪、处理涉及两岸同胞生命财产损害的突发事件等各个方面。海协尽心尽力地处理这些繁重的日常事务,为维护两岸同胞正当权益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事情,赢得了两岸同胞的信任。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两会的日常函电联系被迫中断。为了不影响两岸同胞权益的维护,海协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服务中心”等多种渠道建立了联系,相互协助处理涉及两岸同胞权益的事项。

    海协处理两岸交往中具体事务的工作,发挥了凝聚两岸同胞感情的特殊作用。十年来,海协与台湾海基会等相关民间团体相互紧急联系,多次救助海上遇险的两岸商船、渔民和士兵,帮助滞留在大陆或台湾的两岸同胞脱离困境。无论两岸关系紧张还是缓和,每当台湾遭受重大风灾、震灾、疫灾,台湾同胞蒙受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海协都及时致函海基会,转达大陆方面对台湾同胞的慰问和愿意提供帮助之意。台湾“921大地震”发生后,汪道涵会长立即发表谈话,衷心祝愿台湾同胞克服困难,重建家园。今年以来,台湾连续遭受强台风袭击,海协多次致函海基会慰问受灾同胞,送上大陆同胞的关心和牵挂,体现了两岸同胞的亲情挚爱,说明两岸同胞的骨肉之情并不因台湾当局的所做所为而有所磨灭。

    随着两岸民众交流交往的不断扩大,涉及两岸同胞生命财产损害的突发事件也日趋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海协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处理各类涉台突发事件700余件,直接参与和协助处理了“千岛湖海瑞号游船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宜兰苏澳港710海上旅馆惨案”、“林滴娟遇害案”、“台新华轮走私案”、“大陆‘银鹭号’船被扣押案”、“广源轮19名大陆船员遇难、失踪案”、“广西旅游台胞遭泥石流遇难案”等十多起重大涉台突发事件。海协在协助处理上述事件中,充分发挥受权民间团体和联系渠道的作用,及时通过海基会或台湾其他民间团体向台湾方面通报情况;反映当事人或家属的意见与要求,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尊重和照顾他们的意愿,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能提供的方便;协助、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坚决打击侵害两岸同胞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根据有关规定协助家属妥善处理善后事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处理涉台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维护了两岸关系发展大局。

    五、积极开展与台湾及海外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促进两岸民间交往和沟通

    加强与台湾主张发展两岸关系、反对“台独”的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交往,是海协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海协发挥受权民间团体的优势,广交朋友,同台湾政界、工商界、学术界、新闻界、地方人士、青少年、中小学教师、少数民族代表、基层民众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与台湾各党派、各团体、各界人士的交往中,海协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围绕两岸关系的重大问题与他们坦诚地交换意见,求同存异,逐步积累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的共识。为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凝聚两岸同胞的感情,海协与台湾有关团体和人士合作,举办了“中华文化研习营”、“促进中国现代化研讨会”等一系列具有积极影响的两岸交流活动。海协还同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中南美洲等国家与地区的华侨、华人社团建立联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共同反“独”促统。十年来,受海协邀请来访和拜会过海协的台湾人士及海外侨胞超过30000人次。

    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是海协与台湾各界共同努力推动的目标。海协十分重视与台湾工商团体、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和台资企业协会的联系与交往,积极为台湾工商界来祖国大陆投资牵线搭桥,向有关方面反映台商的意见和建议,协助解决两岸经贸纠纷。在两会商谈中,海协多次提出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签订保护台商正当权益的协议性文件,两岸双方各自采取措施鼓励和保护台商在大陆投资。1995年以来,海协提议并参与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台胞投资保护法》的执法检查。积极促成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等试点地区聘请台湾专业人士担任仲裁员,参与涉台经贸纠纷的仲裁。在《台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的制订过程中,海协协同有关方面在台商和台湾有代表性的工商团体中广泛征求意见,并邀请台湾各界人士组团前来座谈,当面听取修改意见,受到台湾工商界人士的肯定。从去年开始,两岸经贸交往出现新的热潮,海协主动邀请台湾政界知名人士和业界人士讨论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与推动两岸直接“三通”问题。今年10月,海协邀请由台湾全部航空公司代表组成的“两岸空运直航访问团”来访,由两岸业界人士就两岸空中直航问题交换意见,达成3项共识和8点希望,为推动两岸空中直航作出了努力。

    在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过程中,海协根据国务院台办和国务院港澳办的授权,参与了对“九七”后港台交往具体问题的处理,委托香港船东会与台湾方面指定的民间团体,就“九七”后港台船舶互航及进入对方港口时的挂旗问题签署《港台海运会谈纪要》,以双方均不挂旗的方式保证了港台海运在一个中国原则下继续保持畅通,促进了港台两地的民间往来,维护了两地同胞的权益。

    十年来海协走过的历程,凝聚了两岸关系的缩影,也启迪着两岸同胞对今天和未来两岸关系的思考。历史已进入新的世纪,两岸同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要求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海协同两岸同胞一样,希望两岸关系尽快得到改善,并以极大的善意与诚意积极推动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重开对话与谈判。1992年两会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不仅是两会协商的具体成果,也是两岸商谈与对话的一贯基础。坚持“九二共识”,才能使两会商谈在既有基础上得到恢复,使两岸关系尽早得到改善和发展。相反,以歪曲、否定“九二共识”阻挠两会复谈的做法,已越来越不得人心。以什么为基础重开谈判的问题,是关系到维护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还是搞“台独”分裂的大是大非问题。海协将一如既往地同否定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行为做斗争,要求台湾当局明确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以使两会早日得以重开对话与谈判。

    今后,海协将继续增进与台湾各党派、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联系与交往,持续加强与台湾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的党派、团体和人士的交流对话,结合台湾主流民意,坚持不懈地稳定与改善两岸关系;协助有关方面和两岸同胞大力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争取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继续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以此为纽带促进两岸民间交流,架起两岸同胞民族认同和感情融汇的桥梁;继续妥善处理两岸同胞交往中的具体问题,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我们相信,两岸关系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作为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渠道,海协任重而道远!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