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最新播报 | 分析评论 | 各方反应 | 图片 |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 网友评论
  首页-专题-时政-陈云林会长首次赴台-两岸福祉-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香港商报:两岸经贸关系面临转型考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日期: 2008-10-09 09:16

 
 

  中新网10月8日电 香港商报10月8日发表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潘锡堂撰写的文章说,过去20多年来的两岸经贸关系,台商持续投资大陆促成制造业向大陆转移,带动了两岸贸易与人员的往来,成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轴。如今,外在的世界经济情势发生变化,已冲击到两岸的经济环境;内在方面,台湾再度政党轮替,两岸关系出现和平发展的契机,而两岸经贸关系也面临着转型的考验。

  文章摘录如下:

  今年3月大陆“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谈到两岸经贸关系时表示,从2005年到现在,大陆对台湾实施了大约近60项的优惠政策;为了台湾同胞的利益,甚至愿意作出必要的牺牲,让台湾保持着多年的巨额顺差;台湾至今还限制大陆的产品多达2000多种,也限制大陆的企业到台湾投资。对于加强两岸经贸关系,他以八个字来概括,就是“加强合作、互利共赢”。马英九不久前也指出,将在一两年内快速开展两岸经贸关系,而不只是周末包机及开放大陆人民来台观光。这显示两岸对经贸问题都在酝酿与构思新的互动模式。

  过去由台商投资大陆而引发的两岸经贸关系,有学者称之为“功能性合作”的架构,这种互动方式没有政府机制作后盾,在出现经营争端、投资保障、人身安全、双重课税、相互认证、智慧财产权等问题时,往往无法有效解决,造成双方的困扰。针对这个问题,马英九曾经提到两岸签署“综合经济合作协议”,近期两岸更兴起探索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热潮,如设立“自由贸易区”、“两岸经济论坛”、“两岸经济合作联席会议”、“商务仲裁合作机制”、“两岸经贸协商的机制”、“建立两岸经贸合作制度化安排”、“两岸产业合作平台”等,相关构思都是希望透过各种机制,推动两岸贸易、投资、人员交流朝直接、双向发展;让两岸经贸转型、升级,步入一个新的、互利双赢、正常的两岸经贸关系。

  在架构的探索之外,两岸近期都推出了若干单边措施,为经贸往来加温。例如大陆在江苏昆山筹划“两岸经济自由贸易试验区”;湖北规划将该省打造成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海峡西岸之后全大陆台资聚集第五极。

  台湾方面则于6月19日通过“小三通人员往来正常化实施方案”,取消非设籍金门、马祖的台湾居民不得经由“小三通”进入大陆的限制,全面扩大“小三通”后,客流量比6月增长51.7%;6月30日开办金融机构及外币收兑处申办人民币兑换业务,使今后两岸的资金融通将更加方便;另在两岸合作探采油气方面,今年4月中旬,大陆的中国海洋石油公司(CNOOC)与台湾的中国石油公司(CPC),恢复油矿探勘。8月,台湾的国际贸易法律权威罗昌发与大陆的张玉卿,同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补贴暨平衡税措施委员会(CSCM)”成员,显示两岸在WTO的竞逐有缓和的迹象,至少可说此次两岸并没有相互抵制,为两岸互动创造和谐的氛围。

  此外,为因应两岸与世界经济情势的变化,马政府积极规划并实施多项两岸经贸互动方案。例如在7月31日通过海外企业来台上市松绑及适度开放陆资投资台股的有关方案,包括开放大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来台投资证券、期货市场。而为了让陆资也能来台参与12项爱台建设,也将在今年底以前,完成包括开放陆资来台投资生产事业等67项议题的松绑。中期的规划方面,明年起还有142项议题将陆续推动松绑。例如将开放包含陆资银行在内的外资,可以投资台湾的银行;研议开放陆资银行来台设立办事处及分行。

  总之,适逢当今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调整、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时刻,大陆经济已处于需要顺应世界时势变化的时候。中国大陆亟须重建一种能够使经济保持活力并永续增长的机制,而这种机制间接会影响到大陆吸纳外资的作为,包括台商与两岸经贸关系亦在其内。此外,从历史与地理位置来看,台湾经济发展的重点还是在大陆。过去两岸透过台商进行两岸经贸交流,获得了双赢;大陆吸纳台湾的投资,获得了可观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台湾则透过对大陆的投资,使本地产业获得了发展新空间,促进产业升级,维持台湾的贸易和经济发展。

  台湾资源原本匮乏,制造业与代工型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又困难重重,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加对外开放。面临全球经济变革与大陆经贸双边竞逐的台湾,两岸经贸关系尤须与时俱进,以更开放的态度积极面对、运用大陆市场,结合大陆的优势,才能持续发展台湾的经济。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