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陆二十八个城市的台商协会的会长、副会长,九日应邀来到台湾民意机构的红楼三0一会议室,出席“协助大陆台商产业转型升级”公听会。
公听会由中国国民党籍“立法委员”蒋孝严、郭素春、朱凤芝、周受训共同主持。
“台商对两岸关系做了莫大贡献”,蒋孝严说:“海基、海协两会即将恢复商谈,我们希望听到台商的心声,为今后的两会商谈准备议题。”
东莞台商协会会长叶春荣首先发言。他说:“台商过去常抱‘希望’,但最后得到的却是‘失望’。过去的政府对台商根本没有照顾,希望新政府不要像过去一样只是给台商一个糖吃。”
叶春荣就税收、工资管控、子女教育的公平待遇等提出诉求:“台商也希望回来投资,但是以现在的税制,汇一亿回来,要扣税六千万,谁还愿意回来?现在台湾请外劳要两万多块,是东南亚最贵的,如果七、八千元即可,很多台商就会马上回来投资。东莞现有一千七百多位学生是台商子女,他们每人每年得到台湾的教育补助为新台币三万元,而在台湾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每人每年得到台湾的教育补助为十二万元,这不公平。全民健康保险服务也应延伸到大陆,台商现在是只交钱、很少能享受健保。东莞台商目前有六千七百多家,有资格回台湾上市的有一百多家,这是几千亿的资金,可是政府却不愿意让台商回来,如同子女出家取得成就了,却不许有成就的子女回家,这是什么心态。投资大陆的上限问题一定要解决。”
顺德台商协会会长林炳煌在发言时建议:“应该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让台商可以担任政协委员。很多的台商到大陆经商,土地、厂房、身家财产都需要维护。如果允许台商进入政协组织,台商就可以在这一平台上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既可反映困难,也有助协调。我与顺德台办谈过,障碍不在大陆,而在台湾。希望国民党的‘立委’能够协助让‘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松绑。”
林炳煌感叹:“过去八年民进党执政团队对台商不认同,甚至每逢选举,就对台商进行羞辱,也因此使台商在到大陆投资时不愿向‘投审会’报备,希望国民党执政后,对于补办申请的台商能够以宽松方式处理,建议行政部门拨列三千万到五千万元新台币的预算,补助给在大陆的各台商协会。这点钱,各台商协会只能分到十几万元,但这象征性的补助,可以表示执政团队委托台商协照顾台商的生活问题。”
“台商是两岸沟通交流的桥梁。海基、海协两会恢复商谈后,可否请台商协会做两会的咨询委员?”——这是林炳煌会长的又一建议。
从一九八七年就到大陆投资的惠州台商协会会长杨平和讲得坦率:“大陆有‘三免两减’政策,目前台湾规定台商回来投资一定要在科学工业园区才能享受优惠政策,这样不对,没有糖果人家愿意回来吃吗?大陆的太阳能产业已经比台湾先进,没有优惠政策,台湾怎能把太阳能的人才留住或请来?”
深圳台商协会黄明智会长希望国民党执政不忘老朋友。厦门台商协会希望国民党执政团队尽快实现海上货运直航--“不用再到外国去绕小岛了。‘小三通’快些全面开放吧!没有道理限制人们选择走哪条路的权利!”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副总干事罗怀家呼吁:“两岸分工是全球布局的组成部分。台商是推动两岸关系交流发展的动力。善待台商吧!”
台企联副秘书长陈锦龙、洪玺耀在公听会宣读了包括六点内容的《大陆台商陈情建议书》:“大陆台商政策,操之在我。两岸关系融冰之际,恳请新政府肯定大陆台商的贡献,给予公平对待,明订《大陆台商政策》。尽速委托专责部门,实地巡回大陆各地台商,专案研究调查,提出有效协助台商产业升级之辅导措施,作为政策制定之参考。”
认真倾听台商呼声的蒋孝严在公听会结束时说:“台商对两岸关系做了很大的贡献,我将在明日建言,希望在两岸复谈中增加一个对台商转型的议题。”(中新社记者 耿军 许晓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