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是我国花卉主产区,2009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58万亩,从业人员24万人,花卉总产值201亿元,约占全国花卉总产值的1/4;其中,鲜切花销售量为56亿枝,占全国销售总量的45%。
自2009年9月以来,云南、贵州等西南五省大范围持续干旱,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给西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花卉项目执行专家组为充分掌握干旱对云南省花卉产业的影响,寻求抗旱救灾的科技对策,于4月2日~4日赴云南省进行了实地考察。
调查组得到了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花卉研究所和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的直接支持。调研组实地考察昆明周边7家花卉公司和2个花农生产基地,涉及到种苗、种球、切花、观赏苗木等遭受旱灾情况。同时,还进行了书面问卷调研。
调查了解到,云南省花卉生产受灾比例为80%,受灾面积46.5万亩,成灾16.28万亩,绝收2.44万亩,直接经济损失8.54亿元。其中,鲜切花成灾6.5万亩,绝收0.9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53亿元;观赏苗木成灾8.12万余亩,绝收1.0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82亿元;地方特色花卉成灾0.98万余亩,绝收0.3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0.51亿元;种业累计直接经济损失0.46亿元。当前旱情在继续,损失在不断增加,并且还将进一步影响全年花卉生产和销售。云南省花卉全面减产和生产成本上升已经成为必然。
花卉生产是对环境条件综合要求很严格的产业,高质量的花卉产品依赖于温、光、水、肥、气等的精准管理。调查组认为,干旱少雨是造成云南花卉旱情的直接原因。另外,水库建设不足、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花卉抗旱品种筛选与利用意识淡薄、缺乏科学的中长期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等,也是云南花卉旱情的重要原因。调查组根据实际情况,在分析干旱对种苗、种球、切花生产、观赏苗木等产销的影响以及花卉灾情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建议实施短效机制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的花卉灾情对策。短效机制方面,包括“以短补长”、“以菜补花”、应用抗旱品种、采取节水灌溉措施;长效机制方面,包括增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等策略。
调查组建议,按照国家“保民生、保稳定”的基本策略,应充分考虑云南是我国花卉主产区的实际情况,重视云南24万花农的民生,将花农利益放到与粮农、菜农利益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充分调查花农受灾程度、规模等前提下,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开展花卉救灾,恢复花卉公司和花农生产,保护云南花卉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