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4月26日电 面对持续的灾情,贵州消防官兵在抗旱一线用一个个“红水桶”筑建起了一条条通向灾区的送水“绿通道”,把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怀送到了千家万户。
“红水桶”便民利民服务站二十四小时待命
“如果您是老弱病残、鳏寡孤独,散居独居的群众,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优先送水;如果您是‘五保户’、特困户、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家庭,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直接送水上门。”近日,消防部队在全省各地选择了最缺水的119个重灾点,专门设立了119个“红水桶”大型公益行动便民利民服务站,每天不间断供水。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红水桶”便民利民服务站,就是这119个服务站中的一个。
在普定县白岩镇十二营村,有10名孤寡老人,他们行动不便,平时生活饮水就非常困难,加之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平时的生活用水成了“救命水”。“红水桶”便民利民服务站在送水过程中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组织消防官兵为该村10名孤寡老人送去26件矿泉水,缓解了孤寡老人用水难的问题。“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多亏了你们照顾,解决了我们这些老年人的实际困难,为我们老百姓办了好事、办了实事,要不然我们的生活不知道该怎么过,关键时候你们消防兵在,我们心里踏实啊!”94岁孤寡老人姚大爷说。
平坝县城关镇朝田小学,距县城不到十公里,由于旱情持续发展,当地的河流、水塘、家庭水缸、地头水窖等均已干涸。一开始,学校师生及附近群众还能到10公里外的县城挑水用,可如今那边也缺水,该校212余名师生用水只能完全靠外地送来。
“红水桶”便民利民服务站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到达朝田小学。“你们快来听呀,我听到了水流的声音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声音传来。顺着水带通往水池的方向,只见孩子们将耳朵贴在水带上,静静地听着水管里水流发出的音符……当"红水桶"的队伍驶出校门时,孩子们排着整齐的列队,向官兵们敬上了庄严的少先队队礼。
一个集体和一个社区因水“结缘”
“你们太辛苦,我自己来挑就行了。”“你年龄大了,我们年轻,我们给你挑。”这是4月3日毕节市消防大队一中队消防官兵为该市北门社区群众送水时的对话。
该社区68岁的葛发会告诉记者:“在用水最困难的时候,我要到远在7里外的水库去取水。我的4个儿子长期在外打工,遇上这种干旱家里连挑水的人都没有,他们消防兵不但为我们送来了宝贵的水,还帮我把水挑到了家里装了满满一缸,他们真是雪中送炭啊,我们太感谢他们了。”
“我们中队送水最多一天要送10多车,最少的时候送1车,其中有一天从中午12时就开始送水,到次日凌晨2时才归队。春节至今,我率中队官兵共出动车辆26台次,警力75人次,行程2千公里,送水200余吨,解决了近1万余名群众的饮水问题。”齐若水说。
当天,该中队为北门社区送水8吨,惠及居民500余人。
对于全省消防部队来说,毕节市消防大队一中队的工作仅是抗旱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抗旱还要保春耕
4月中旬,黔西南州安龙县消防大队在该县新安镇幺塘村坡彦组举行了“安龙县消防大队抗旱保春耕集中育苗帮扶现场会”,育苗技术员现场为群众讲解抗旱保苗知识,消防官兵的“红水桶、红扁担、红背篓”活跃在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抗旱保春耕。
安龙县新安镇幺塘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该县消防大队于今年3月与该村建立了抗旱帮扶联系点,组建了“红水桶”、“红扁担”、“红背篓”等多功能送水队,到达偏远山村、下到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进行抗旱帮扶,及时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
“以前都没有这样干旱,我们将秧苗栽到地里就行了,今年干旱,在旱地育秧的知识我们都不懂,从来没有这样种过,还是消防官兵想地周到,不光为我们送来了水、地膜、化肥,还邀请了农业局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现场手把手的指导我们旱地育苗,与我们村民一起播种,帮助我们开展春耕生产,真的很感谢!”村民韦启香如是说。
仅两天,消防大队出动45名官兵,为村民送水60多吨,培育种植秧苗30亩,浇灌田地面积3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