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以来,黔西县花溪彝族苗族乡遭受了持续长久的特大干旱,农作物受损失,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极为困难。面对无情的旱灾,乡党委、政府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抗灾救灾,奏响了一曲曲鏖战旱魔的战歌。
认识旱情:奏响进行曲
花溪乡位于黔西县城东北部,全乡总面积80.8平方公里,有耕地18274.2亩,其中田1998亩,土17274.2亩;辖10个村54个组1736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432人,占总人口的71.6%。进入2月,正值日春耕备耕时节,可延续5个月不闭一下眼的烈日依然炙烤着大地,农民们望穿双眼还是盼不来滋润庄稼的雨水。一时间,一个个往日装满水的山塘干涸见底,一口口从未干过的水井张着大口,痛苦地望着天空。全乡除花溪、瓦房、挖拢、借魁4个村,其余6个村的干旱均达到中等甚至严重程度,而且受灾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截至2月下旬止,全乡已有6个山塘水库、105口水井断水;7600多人、8973头(匹)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19800亩,其中:小麦7000亩,成灾6300亩,绝收5700亩、油菜7000亩,成灾6200亩,绝收5600亩、马铃薯4510亩,成灾5000亩,绝收4100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82.4万元,夏季粮食损失1000吨以上。
这是花溪乡近百年来遭遇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严重旱灾!
高度重视:奏响为民曲
“嘟、嘟、嘟嘟”,随作一声声清脆的喇叭声,一辆装满清泉水的送水车来到了安作村,这是从13公里远的花溪拉来供给安作村群众的饮用水。早已等候在这里的人们挑着一担担水桶、背着一个个盛水的塑料桶,排着长队依次接水。71岁的彝族老人李从喜说:“严重的旱灾,我们这里的水井早就断水了,多亏乡政府的送水车每天送水来,大家吃水才没有问题,尽管是大旱之年,但心里还是不慌!”象安作村这样靠送水车送水的饮水困难群众,目前已有近4000人。
2月份以来,随着饮水困难群众的不断增加,花溪乡党委、政府依托国家去年在该乡借魁村水落洞人畜安全饮用水工程、挖拢村龙洞河人畜安全饮用水工程,设立了5个供水点,供花溪、瓦房、郭老、借魁、钟山5个村群众取水,解决了他们的饮用水问题;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寻找水源,共投工2300多个,找到马鞍山、检槽、渣口洞、癞革宝水井、映山红坡5处地下水源,解决了挖拢、杉林、丰坪、沙坝村3500多人的饮水困难问题;采取送水的方式,确保群众的生活用水,购置应急水桶100只,配置送水专车1辆给饮水特别困难的安作、耿底两个村群众和安作小学、耿底小学校的师生送水,到目前已投入送水费用3万多元;组建10支党员抗旱服务队,为五保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送水上门,安作村党支部书高朝志、村民委员会主任高焕洁为五保老人王述林、空巢老人李光华每天各送水1桶,从2月中旬起一直到现在,从未间断过。
齐心协力:奏响凯歌曲
为了帮助群众渡过难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花溪乡提出“小季损失大季补”的工作方针,2月初召开了抗旱救灾工作会,提早安排春耕备耕工作;干部驻村,着力抓好农业技术推广和农资储备调运工作,督促指导群众制作营养坨,下大力气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备化肥、备良种;购疏通流水沟渠、架通抽水电线;将夏季绝收改种马铃薯;对严重缺水的安作、耿底2个村,乡里拿出资金,专门用车拉水给群众制作杂交玉米营养坨;花溪、瓦房、挖拢、借魁、钟山村由党员、民兵抗旱救灾突击队帮助群众搞好春耕;干部驻村,责任到人,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干部一线抓、村干部大力抓;把上级部门救灾资金、救灾物资和社会捐助用在刀刃上。到3月上旬,全乡疏通流水沟渠7000多米,架通抽水电线3200多米,备足化肥3400吨,购买杂交水稻良种400公斤,杂交玉米良种12550公斤,改种马铃薯6500亩。截止4月11日止,乡村干部和学校教师及煤矿企业业主捐助资金21000多元;地区国税局、县直5个部门捐助63800元;民建中央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送来了800箱北极熊矿泉水……。
人定胜天!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有上级部门的帮扶,有花溪乡人民的干劲,花溪乡一定能够全面打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目前,全乡正千方百计忙于杂交玉米营养坨移栽,到处一片春耕生产的繁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