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送水“娘子军”在为困难群众送水。(庞革平、岑亮甲摄影报道)
每天清晨,她们都为寨子里的农作物送去及时的甘霖;
每天傍晚,她们又为寨子里的留守家庭送来清澈的“爱心水”……
在抗旱救灾中,一支抗旱送水“娘子军”正活跃在在广西百色市西林县的瑶寨里,她们的感人故事正广为流传。
近日,记者到西林县普合苗族乡者底村渭徕屯瑶寨采访时,目睹到许多感人的画面……
“娘子军”为留守家庭义务送水
4月8日下午,记者刚到渭徕屯瑶寨时,便看到一群穿着民族服装的瑶族妇女挑着水走进寨里,然后,每两人一组分别走进不同的农家。当她们走出农家时,老人们拉着她们的手,连声道谢,一脸感激之情。
“老人为何如此客气,难道他们不是一家人?”
见我们十分不解,村民小组组长陆仟州便解释说:“他们确实不是一家人。这些中青年妇女,是我们寨子里的抗旱送水‘娘子军’。现在,大旱当头,她们自发组织起来,义务为老人和留守儿童送水。”
据了解,渭徕屯有40户人家共136人。为改善生活,全屯的中青年男子基本上都到广东、浙江等地打工去了。留守在家里的大部分是年岁已高的老人、妇女和小孩。今年春节以来,由于持续干旱少雨,该屯的自来水已断流,村民只能到寨子外的河沟和水井去挑水。
但部分家庭只有年迈体弱的老人和小孩,他们挑不了水,怎么办?
为解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家庭的生活用水问题,3月8日晚,者底村党支部书记邓光荣召集村民商讨对策。
“我们都是一个寨子里的人,应当互相帮助,把困难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在邓光荣的建议下,王乜抱等8名中青年妇女组成了抗旱救灾送水队。
她们坚持每天义务给寨子里的留守家庭送水,每户6桶。从3月9日开展义务送水活动以来,她们已为村民送水近50吨,保证了村民每天的生活用水。如今,群众都亲切地称她们为送水“娘子军”。
“娘子军”积极抗旱保春耕
4月9日上午,在渭徕屯周边的原野上,记者看到到处是龟裂的田地。燥热的天气,把田边的杂草晒得枯黄。
尽管如此,但在一块块西瓜地里,仍有不少瑶族妇女在忙碌,有的在给瓜苗浇水,有的在喷洒农药,忙得不亦乐乎。
“姑娘,这么小的瓜苗,将来会有收成吗?”记者问一位正给西瓜苗浇水的瑶族姑娘。
“只要把水浇好了,就会有收成。”领头的妇女朗声道。
瓜农李志忠说:“我的小孩外出打工了,家里劳动力少。今年的春耕农活,全靠寨上这支‘娘子军’帮忙。要不是她们每天帮我挑水浇苗,这片西瓜苗早就没救了”。
正在田里采收芥蓝菜的韦美兰告诉记者,往年利用冬闲田种芥蓝菜,每亩可收入5000多元。但去年8月份以来,由于太干旱,种下的芥蓝不仅又枯又黄又小,而且虫眼多,大部分菜有茎无叶。这些存活下来、长得较好的芥蓝菜,全是“娘子军”的功劳。是她们经常义务帮工,才让她这片菜地有了好收成。
“几个月来,‘娘子军’不仅解决了寨子里10多户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而且在保春耕生产中起到了带头作用,成为了屯里抗旱救灾和春耕生产的主力军。”邓光荣说。
“娘子军”成为群众抗旱自救的一面旗帜
李乜妹今年84岁了,是一位残疾人。记者来到她家里时,看到两位瑶族妇女正提着水往水缸里倒。“她们每天都为我家送水。有了她们的帮助,家里的水缸经常是满满的。她们真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李乜妹满面笑容地说。
“你们每天都为老人和小孩送水,又不收取报酬,这是为何呢?”
“我们瑶胞一家亲啊!他们家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了,老人身体不好,怎么能让老人挑着水在坑坑洼洼的沟边和田间行走呢,我们年轻人不忍心啊!”王乜抱回答说。
沿着田坎,记者来到寨子外的水沟边。在水沟边的水井旁,几个瑶族姑娘正在排队舀水。“因水不多,舀水时得轻点,要不然会把水弄浑的”。正在舀水的姑娘蒋义仙告诉记者。
在她的身后,还有10多个提着胶壶、水壶在排队打水的瑶族小姑娘。她们都是在校的初中生,也是渭徕屯最年轻的抗旱送水“娘子军”。
在一块菜地里,记者还看见几个瑶族小姑娘正在帮助村民给疏菜浇水。在高温的天气下,她们满脸都是汗水,但深藏着一种扑实的坚韧和刚强!
大旱面前,抗旱送水“娘子军”用她们的行动谱写了一曲生动的“抗旱灾、保民生”壮歌!正是她们的勤劳与勇敢,坚定了广大群众战胜旱魔的信心。如今,渭徕屯瑶寨正成为广西农村抗旱自救的一个榜样、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