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是著名革命老区,具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留下了光辉业绩和许多感人的故事。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拥军优属工作,全力支持地方武装建设;驻河池部队、武警官兵、消防部队全力支持地方建设,在经济建设、抢险救灾、维护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藉此迎接自治区双拥模范城验收之际,本报特开设栏目,意在宣传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武装建设的相关工作,报道地方武装心系老区、造福群众的典型,营造军民共建的良好气氛。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去年入秋以来,一场60年未遇的特大旱灾袭击河池美丽山川,天地龟裂,山塘干涸,人畜叫渴,灾情考验着广大军民。
在特旱区金城江,有这样一幅感人的画面:在盘旋着十八弯的小路上,一支由10名花季女民兵组成的“送水抗旱”马帮队,在一名上校军官带领下穿行在险峰峡谷间,为仅有12户人家的瑶寨送水。画面经央视多次反复播出后,网上点击率达百万次,并赢得了中央军委和总部首长的表扬。人们由此记住了那位上校军官,他就是金城江区人武部政委侯宪国。
旱灾肆虐的时期,组织确定侯宪国为“转业对象”。“真正的军人,就是在军旅生涯画上句号了,也不能忘记自己是个军人。”侯宪国表示,走与留是组织决定的事,自己不能把心思放在这上面。他很快调整心态,立即与部长刘自迹商量,带领10个小组,第一时间对1532个自然屯全覆盖排查,甚至连军事地图没有标识的村落也被一一找到。第一次核查结果显示,缺水的群众是一些五保户、困难户、留守儿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
侯宪国负责东江镇的搜援工作。他深入偏远山村木友村,发现这个村庄的511户村民依山脉零星分布而居,一山5户、一坳10人,高度分散居住使这个村变成17个屯,造成官兵送水难,老百姓得到救援也难。侯宪国与战友一道跋山越崖,察看地貌,调出当地地形图实地按户标绘,制作了一幅《木友村551户送水住址分布图》。老百姓说,这是解放军的一张爱民图,有了这张爱民图,民兵应急分队送水进村更轻松了。
3月7日,侧岭乡塘子村洞老屯、竹坨屯17户人家已两天没水喝。得知情况后,已两天没合眼的侯宪国指挥车辆前行105公里送水,通过百米悬崖,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车行距洞老屯5公里处,再也无法通行。运水车刚到,金城江区的10名女民兵早已牵着10匹骡马等候接水。
河池的青壮年劳力大都外出打工,留下的是老幼弱病残人。侯宪国想到了山区的女民兵,于是便成立“马帮送水队”,由清一色女民兵组成。“马是通人性的。”经过组织多次送水,侯宪国有了经验。每次送水出发前,侯宪国都会带着女民兵与10匹马进行感情沟通,累了鼓励、急了安慰。人马沟通,路只等闲,“生命水”源源不断用情传递。听说侯宪国很快要脱下军装转业,山寨的瑶胞心里一时难以接受。侯宪国安慰他们说:“只要我没有宣布命令退出现役,我就是军人,就会与女民兵为你们送水,共同战胜旱灾。”
2006年1月,在南宁服役的侯宪国,调任凤山县人武部政委;2007年12月,侯宪国调任金城江区人武部政委。在4年多时间里,不管走到哪里,侯宪国总是在关键时刻发挥身先士卒和领导模范作用。在凤山,发生矿山群体纠纷、水库堤坝遇险,他总是第一个身影出现;在金城江,山林出现火情、车祸救人、村民聚众群架、抗旱救灾,他总是第一个现场赶到。他对身边的战友说:“真正的共产党员,就是当你举起右手宣誓的时候,就要明白无论到什么地方工作都是为党工作。”
2010年的春节前夕,侯宪国答应妻子回家过个团圆年,但一次去一个村庄的路上,他又改变了想法。一位烈士的孤女时常在村口观望盼有人送水,这一情景打消了侯宪国回家过年的念头。这也是侯宪国到河池工作后,连续4年不回家过年。
春节几天假期,难得来探望的妻子也难觅侯宪国的身影。年初三,六圩下艾村缺水告急,有人直接打到人武部求救。值班的同志将信息转达给了镇政府。侯宪国闻讯后立即纠正:“群众有困难首先直接打电话给我们,证明他们相信我们,因为我们是解放军,解放军就是党的形象。”于是,他硬是召集20人的民兵应急分队,把12吨水扛进村寨。直至晚上十点才撤回。
抗旱期间,在侯宪国的公务车后备箱里,每天必须备好“八样东西”:地形图、指南针、迷彩服、解放鞋、战备镐、手电筒、军水壶和方便面。他把这“八样东西”视为“八大装备”,使自己全身心投入抗旱一线。身边工作人员计算过,侯宪国最繁忙的一天,跑过3个乡镇18个山村,不间断地指挥5支民兵分队为缺水群众送水。保平乡长洞村村干说:“自从有了侯政委为我们送水,老百姓家中不担心闹‘水荒’了!”
六甲镇坡维村有位60多岁的覃大娘,儿女外出打工,4亩多的甘蔗种植眼看着季节要过,急得直掉眼泪。侯宪国立即组织官兵、协调农业技师等30人到农田指导甘蔗种植。不到2小时,4亩多的甘蔗地很快种植整齐。当侯宪国带着队伍撤出时,覃大娘流着眼泪一个劲地握着他的手念叨:“解放军好!解放军好!”
当侯宪国把笑脸和信心传递给受灾群众的时候,他却把痛苦藏在心底。旱情发生时,侯宪国母亲和岳父相继去世,紧接着妻子病休在家,岳母又患重病,这些都等候侯宪国回家处理。他强忍着痛苦,电话安慰家人请求妻子原谅,将怀揣着打好的休假报告撕个粉碎,义无反顾投身到抗旱送水大军中。
得知侯宪国填表报转业后,司机陈剑书十分动情地说:“我在武装部开了15年车,陪了多位领导,给侯政委开车是最累的,但他的敬业精神我打心里最敬重。”
如今河池旱情仍未完全解除,侯宪国跋涉旱区的脚步没有停止。这就是一名上校军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对河池大石山区的承诺和执著坚守。( 伍家有 黄 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