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万里送水”谱写抗旱歌——贵州省军区工兵团抗旱纪事

时间:2010-04-21 10:32   来源:贵州日报

  紫云自治县县城到丙贡村,30公里的山路,送水车队已经颠簸了两个小时,虽然已连续10小时行车,但送水车队早一分钟到达,就能让受旱的群众早一分钟喝上甘甜的饮用水。这是贵州省军区工兵团送水车队300个小时,10000余公里漫漫送水路历程中的一个剪影。

  旱情就是命令,抗旱就是方向。由于罕见的秋冬春连旱,从去年11月份开始,省军区工兵团就成立了抗旱指挥领导小组,组织制定抗旱应急预案,发动现役和预备役官兵5000余人次,在贵阳市各区县市修缮水渠11公里,打井3口,扑灭山火5处,挽救森林面积1400余亩。3月19日,贵州省启动一级抗旱应急响应,工兵团组织送水车队,向受旱严重的紫云县出发,拉开了“万里送水”的序幕。3月23日送水车队赴盘县英武、板桥等乡镇送水,全程900公里,历时19个小时;3月24日赴普定月亮村、木耳村等地送水,全程400公里,历时10个小时;3月26日赴开阳县毛云村等地送水,全程320公里,历时12个小时……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贵州省军区工兵团官兵先后转战贵阳、毕节、安顺、黔西南等地区,送去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缓解旱区用水困难。

  涓涓爱心水,赤诚男儿心。清镇市新店村村民刘启新老人取水后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亲人送来恩情水,民心一定不忘情。尽力加扶和谐政,公平正义万古存”。

  一路送水,一路艰辛,工兵团送水车队的官兵们几乎每天都是在车上度过的,十七八个小时的车程,回到贵阳修文县的驻地已经午夜时分。为了减轻灾区政府和群众的负担,送水车队定下“三条铁律”:一是自带干粮、盒饭和水壶;二是车到每个点上,凡是有空巢、孤寡老人和小学生来取水的,必须帮助送到家中;三是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送水不管有多晚,不留宿当地。工兵团政委费光明送水路上发烧39度,在盘县白果的高温天气下,身体忽冷忽热,他坚持披着大衣搬运饮用水,用沙哑的嗓音指挥车辆;四十多岁的预备役战士段晓勇,患有慢性胃病,犯病时,忍着疼痛,一个人在驾驶室里吃着胃药。干部王浩,家人去世,坚持送完水后才匆匆赶去奔丧。工兵团的官兵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军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赤诚之情。

  送水进山区,抗旱保春耕。随着雨季的到来,贵州部分地区旱情有所缓解,工兵团送水车队在组织送水的同时,利用难得气候条件,协助地方投入到春耕春种。

  送水车队按照“关注偏僻,消灭盲点,避免死角”的原则,相续开进了石山区、喀斯特地区、海拔较高地区。从三月底到四月初,车队分别前往白云区靛山村、紫云县大云乡,晴隆县莲城镇蔡家村等地送水6000桶,共计100余吨,给身处大山深处的受旱群众送去希望之水。4月上旬,贵阳地区普降小到中雨,工兵团迅速行动,组织200台次送水车队,想方设法增加水源供应,出动预备役官兵2000余人次,深入田间地头,抢修水利设施,因地制宜对夏收作物进行抗旱保苗。

  据统计,到4月20日,贵州省军区工兵团先后出动现役官兵760余人次,动用车辆473余台次,辗转1万余公里,为全省11个县市108个乡镇和89所学校,34000余户村民送去饮用水2000余吨。组织预备役官兵10000余次,采取人扛、马背、车载、打井、引水相结合的方式,为当地受灾群众解决生活用水10000余吨。

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