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带着对残疾妻子的牵挂 抗旱英雄撒手人寰

时间:2010-04-16 13:1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4月16日电(记者李斌)44岁的生命本应如日当午,而他的生命却因劳累过度戛然而止,留下了他为之忙碌多日、尚未完工的饮水工程。

  黄仁忠走了,他没能完成对年逾古稀的母亲、丧失劳动力的妻子和至今不会说话的5岁儿子最后的承诺——为家里已经见底的水缸再挑一担水。他走了,回归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

  青山无言,青天有泪。广西崇左市已连续数月大旱,可当记者来到黄仁忠曾经洒汗流血的地方采访时,潇潇雨丝竟从天而降。我们来晚了,他已经上路远行,这雨丝莫非是他对家乡的眷恋?

  他走时,家里的水缸滴水无存

  黄仁忠的家在崇左市江州区那隆镇王沙村一个叫都义屯的地方。大山中的村民到那隆集镇有20公里,只有崎岖不平的土路入屯,贫穷的山里人至今住的全是土墙房,找不到一处砖房。在这里,需要在高处走走停停并摇晃手机,才有可能找到微弱的信号。自去年8月以来,这里就再没下过雨,旱得让人喉咙冒烟,屯里仅有的60亩田地无法耕种。

  更让人忧虑的是,随着干旱的加剧,群众赖以生存的山泉水慢慢干涸。春节以来,住在高山上的人们只得到山涧小溪中挑水。斜坡坡度在60度以上,不习惯走山路的人即便拉扯着路边杂草树木上下坡都很困难。挑水上山,除非经验丰富的壮劳力,否则难以胜任。在都义屯,原有20户、108人,由于条件艰苦,能出去打工的都出去了,常住的只有12户、35人,且基本都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小孩。加上黄仁忠,屯里只有4个壮劳力。

  作为村民小组长的黄仁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早上,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屯里的农德珠、覃文清、农德忠、赵朝明等留守老人家里看看水缸,缺水就去帮他们挑水,挑一趟就要1个多小时。

  旱情还在持续,泉眼依旧没能冒出水来,黄仁忠越发焦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黄仁忠暗暗下决心要为群众开辟一个新水源。于是,他独自上山找水。终于在原引水点下方约50米处,找到一小股渗出的清水。他想,只要在此处修建一个简易蓄水池,装上水管,就可以引水到屯里部分地势较低的群众家中,然后其他群众到这些农户家去挑水。

  涓涓细流,让盼水的群众喜上眉梢。3月26日,当黄仁忠组织群众开会讨论修建简易蓄水池蓄水引水时,大家一致同意每户派一个劳动力参加劳动,所需的砂石、水泥由屯集体经济支付。实际上,这些活大部分只能落在黄仁忠、赵仁志、农文超、赵仁能4个壮劳力身上。

  说干就干!3月28日,黄仁忠带领几个村民去看架设水管的线路,一起穿山谷、斩荆棘,开辟水管通道。不料,丛林中一根折断的树枝扎进了黄仁忠的右脚踝,扎开了三四厘米长的口子,顿时鲜血直流,染红了鞋子。

  用山边生长的雷公根等草药简单处理伤口后,黄仁忠又和大家继续劳动。群众叫他赶紧到医院去处理伤口,他却摆摆手说:“这点小伤有什么要紧,把水池修好再说!”镇里人畜饮水包村干部劝说他去医治时,他也拒绝了。

  3月31日,黄仁忠又和赵仁志、农文超等三人到那隆镇采购水泥和河沙。由于运输车在半路抛锚,修好车拉材料到村里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黄仁忠又一瘸一拐和大家一起卸车,等他们卸完2吨水泥和4立方米河沙回到家中时,已是深夜12点。

  连续几天,黄仁忠都拄着一根棍子,和村民一起挑水泥,运沙子。他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劳动现场的10多名男女老少,大家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

  “那一刻,我觉得屯长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让我们有了信心!”农文超说。

  妻子吴细英依然清晰地记得,丈夫自3月28日后,每天都是很晚才回家,回到家也很少说话,十分疲倦。

  4月2日晚上收工后,黄仁忠依旧是摸黑进了家门,一进门就说:“想喝一口水。”累了一天的他多想喝上一口水啊!但家里一滴水也没有了。他对妻子说了一句:“我太累了,等我睡一觉,起来再去挑吧!”一直到了天亮,家人也没有觉察有什么异常。

  4月3日早上7点,农文超觉得这一天很不同。往常,天蒙蒙亮,黄仁忠就会把大伙挨个喊起来上工,而这一天却没有。农文超觉得心里不踏实,于是来到了黄仁忠家里。

  “阿秋,阿秋,起床了!”看到黄仁忠还躺在床上,农文超喊他的小名叫他起床,却没有回音。不祥的感觉顿时涌上农文超心头,他用手感觉黄仁忠的鼻息,发现他已没了呼吸。农文超顿时号啕大哭起来。

  乡亲们闻讯赶来,有村民掀开黄家水缸,里面已滴水无存,顿时泪如雨下。

  黄仁忠走了,留下了修了一大半的蓄水池,却没有为家里留下一滴水,更没有为自己留下什么家产。

  “他是为大家饮水累死的!”乡亲们在泪雨中诉说道。黄仁忠离开得平静而安详,却感动了十里八乡的群众,大家纷纷来到他家里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