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抗旱故事:一篇广西消防官兵的抗旱日记

时间:2010-04-12 08:1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4月9日电(记者闫祥岭)卢世伟——广西柳州消防抗旱突击队队员,一个普通的消防战士,如同他的战友一样,正冲锋在抗旱救灾的第一线。

  持续的旱灾让广西东兰县各乡镇学校师生用水不断告急,卢世伟3月31日的一篇送水日记,展示着在特大旱灾面前,这些可爱的人,用无言大爱,泽润着干旱的南疆大地。

  日记全文如下:

  抗旱第五天:183个急弯87公里险路寄托846个希望——一次不平凡的送水记

  “不靠天,前进”

  6点20分,大早,东兰的天灰蒙蒙,好像吝啬的老天要发慈悲掉下悔恨的泪水,洗刷天下百姓对他的愤怒,战友们看到这个场景,碰面的时候都兴奋地相互鼓励:“会下雨的,会下的!”

  6点43分,我收到了远在柳州的战友发来的短信“我们这下雨了,你们也应该快回来了吧?”。我看了看天,先前阴沉的天微亮微亮的,这是太阳出现的前兆,我叹了叹气,短信也没有回。

  6点50分,所有车辆例行安全检测完毕,教导员立即集中全体突击队员下达当日任务。

  “今天我们要去东兰路途最远弯道最多最缺乏水源的金谷小学送水,87公里险路,183个急弯,海拔436米,路窄弯多,驾驶员同志要精神高度集中,时速不能超过20公里,一定要确保行车安全,你们要知道,学校846位师生的用水问题已经到了极度匮乏的地步,他们正等着我们的水。”教导员略显疲惫的声音有点低沉。

  山谷里穿梭,险峰上爬行,抗旱以来,我们的车队都是这样过来的,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但听了教导员的一番话,我们的心沉沉的,如临大敌,突感任务异常艰巨,好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向日葵要等着我们的希望之水的浇灌才能破晓绽放。

  “早上我以为天会下雨,但事与愿违,我们不能靠天,大家登车,前进!”话锋一转,教导员掷地有声。

  “我听到水流的声音了”

  “终于到了!”下午1点13分,5辆车的驾驶员异口同声地长叹一声,提到嗓子眼的心回归原位。6个多小时的奔波,险象环生的183个急弯终于被他们远远地甩到了身后。

  “到了,他们到了!”这是金谷小学一群天真无邪、无比期待的声音,和驾驶员的感叹声是多么惊人的相似。两种声音完美的结合,不正是一曲和谐幸福、鱼水情深的感人乐章吗?

  据校长讲,当地的人们平日的生活用水都是看天而获得,自旱灾发生后学校所在地的小河流、塘坝、家庭水柜、地头水柜等均已干涸,土地干裂,只能到30公里外的天峨县挑水,现在那边也缺水,只能靠政府派小型农用车断断续续送水来维持。

  “师生们为了节约用水,已经20多天没有洗澡了,只是弄湿毛巾擦擦身,有的同学还自发从家里带点水到学校分给同桌。”校长颇为无奈地说。

  在取水过程中,每当靠近800多名师生排队的长龙,我也隐约闻到了一股汗酸味,这验证了校长的话。但一股更浓的味道——爱心之味早已把酸味剔除得无影无踪,随着水流,爱心满园飘荡,浸香了每一本教科书。

  “你们快来听呀,我听到水流的声音了!”不知什么时候,一个惊讶的声音从耳边掠过,顺着水带通往水池的方向,我看见了20几只可爱的小耳朵贴在水带上,静静地享受水流迸发出的音符。顿然,站在一旁的农海和我对了对眼,双双泪眼潸然。

  落日定格:敬礼、微笑

  卸完水,已经是下午3点15分,我们担心天色晚影响行驶安全,没有来得及吃午饭,便乘车返程了。孩子们跑呀叫呀,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当车走远,那些童声仍回荡耳边,不标准的普通话及壮话夹杂一起汇成了一个美丽的音符:感谢子弟兵。

  由于长时间急转急停,消防车的刹车片及轮胎磨损严重,途中在路边的一个凉亭旁我们停车休息并趁机啃压缩饼干充饥。

  “这个小亭子叫‘恩公’亭,也叫积德亭。是为了方便过路人休息,当地一些热心的村民自发修建的。”教导员告诉我们。

  休整期间,不时有背着锄头或拉车的村民路过,他们微笑满满向我们挥手致意,其中最感人的是一位蓬头垢面收破烂的老人拿出废报纸让我们垫坐。

  “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一路上,我默默地细数这几天来的一些事,回忆身边拂过一些笑脸。稍作休整,我们踏着落日的余晖继续返程,晚风凉凉,心里极度的畅快。

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