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14分报道,进入四月,局部的少量降雨给人们带来希望,但西南旱情一时难以得到根本缓解,粮食价格上涨预期也随之升温。首轮关注的三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即将发布,旱情持续对CPI影响会不会马上显现?有请中国之声观察员白中华。
白中华:应该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CPI,业界预计是与上月基本持平,将达到2.6%,依然在宏观调控目标3%之内,仍然处于预期范围之内。之所以作出这个预计,原本预计是下降的,因为“春节效应”使得1月份CPI的1.5到2月份一下蹦到了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还是比较快。因此又做了上推的预测,主要因为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干旱助推食品价格上涨预期,第二个是工业品价格上行的传导性,因为工业品价格上涨指数1、2月份也是上行的比较快,第三个就是房价的过快上涨引发的居住价格的上涨,到底干旱在3个因素当中起到多大的作用,刚才马光远先生也做了分析。
我们国家现在开始三年央票的发行,从政策的出台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是在回收的流动性而不是供给的问题。对干旱的影响,我认为,相关部门与专家此前的判断应该说还是对的,就是持续的旱情对西南尤其是云南、贵州、广西影响是大的,不仅是工农业,包括旅游服务业都受到影响,损失也是不可低估的。但是从全局来说,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有限,这是有根据的,也就是从现有的数据来看,西南五省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是15.8%,而受旱情况严重的像云南、广西、贵州这三个省占到不到8%,只有7.7%,从粮食品种来看,西南五省谷物类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只有14.45%,云南、广西、贵州受旱最严重的三个省占比只有7.23%。
从目前来分析,受灾区今年粮食生产及主要农作物减产是肯定的,估计是减产10%。10%对全国的粮食减产是什么概念?它意味着只是减产1.8%,所以影响是很有限的,更别说西南地区的地形多种多样,天气条件多种多样,种植的作物多种多样,而且它的作物播种期时间很长,别的地方一般都是10天、20天,它可以搞两个月,回旋的余地非常大,种这个不行,可以种那个,可选择的品种也比较多。
当然有人说,虽然西南不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粮食价格,进而整体物价可能上升的预期的增强,因为现实我们也看到,农产品的期货和现货价格确实是出现了上涨,其实再强烈的预期,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有效保障市场的供给。目前我们掌握的数据,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是6年丰收,库存非常充裕,粮食价格上涨的基础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如果说今年粮食减产,明年再减产,那物价指数上涨那也是明年的事了,还有一个就是粮价的温和上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粮食供给,我们现在是不断的在提高小麦、水稻的最低收购价,温和上涨正好助推了我们政策的效应。
就CPI走势的整体分析,除了干旱以外,有三个需要关注的,一个就是钢材价格的工业品价格上行的传导性,还有生猪价格存在波动的可能,因为生猪价格已经持续一年半的下跌在底部,还有就是房价,因为3月份的房价上涨,各地房价上涨比较高,会不会拉动居住价格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