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4月27日电(记者赵大春)今年一季度,云南实现生产总值1490.06亿元,同比增长15%。在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中,这一增长速度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可谓“重旱增长”。
2009年入秋以来,云南遭遇了秋——冬——春连旱的特大旱情,近1000万人、近2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730.6万亩,全省夏粮因灾减产60%。由于干旱缺水,云南省内河流、湖泊水位下降,多条河流出现断流,工业生产用水、用电紧张,生产困难重重。同时,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带动CPI环比一路走高,一季度云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通胀压力增大。
面对困难,云南积极应对,采取一揽子计划,全力抗大旱、保增长、保民生,坚定不移调结构、增投资、扩消费,确保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不因旱灾而改变。
针对大旱导致农业减产,云南省政府提出“小春损失大春补”的方针,通过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扩大晚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全力确保春耕正常进行。
针对农民减收的困难,云南省积极开展实施“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加大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组织举办招聘会约300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几十万人。
针对旱灾导致物价上涨的压力,云南省积极从省外调粮、调蔬菜,打击市场屯粮哄抬物价等行为,保证市场粮食、蔬菜充足供应,避免物价过快上涨。
针对由于干旱缺水导致的水电供应不足的问题,云南省改变过去的“西电东送”,组织从广东倒送云南电量,同时叫停高耗能等产业,保证工农业生产正常用电需要。
在一系列抗旱救灾的坚实举措下,云南广大农民群众实现了“减产不减收”,一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同比增长了13.9%。
目前,虽然旱灾尚未完全解除,但云南经济却从重旱中率先突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发力,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7.17亿元,同比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13亿元,同比增长18.8%;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80.6%。
虽然农业生产受旱灾影响较大,但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一季度云南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5.68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更是实现大幅度增长,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11.47亿元,同比增长19.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42.92亿元,同比增长12.5%。
云南经济在旱灾中实现快速增长,保持了去年三季度以来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后GDP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势头,让人欣喜。不过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却显得步履沉重。2008年以来,云南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并在2009年第三季度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云南的三次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变为更合理的“三二一”。
但在保增长的压力下,云南省第二产业迅速增长,去年末及今年一季度,云南三次产业结构重新恢复到“二三一”。同时,投资也远远高于消费和进出口,且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快于消费的增速。因此,在重旱之下,云南主要靠投资和工业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未改变,促进消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