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初由贵州省人大环资委组织召开的乌江治污会议上,有专家坦言,今年遭遇的特大旱情,凸显了我省在生态和水利两方面“欠账”,在工程性缺水的同时,由于主要流域水质恶化,贵州可能将进一步遭遇由于水污染而产生的水质性缺水。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迅速增长,乌江流域局部河段水体污染严重。加大对乌江流域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刻不容缓。4月中旬,记者随省人大环资委在乌江沿岸进行实地调研和采访,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力争乌江水质有明显改善,让沿岸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2009年乌江总体水质中度污染
4月上旬,记者随省人大环资委委员和遵义县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来到在乌江大坝下,看到乌江电厂生活区地质34号泉点有大量白色污水排出。污染物流经30公里至楠木渡后仍不能得到有效消减。环境监测人员现场取水样,用试纸检测,试纸呈深红色,监测人员告诉记者,这表明这一河段氟化物和总磷均严重超标,为重度污染,已经严重影响沿岸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跃明说,乌江渡水库除用于乌江渡发电厂生产用水外,还是遵义县库区沿岸近5万人的饮用水源和周边工业、2800多亩农业灌溉及第三产业的主要水源。遵义市中心城区属水资源紧缺地区,按建设节水型城市的要求,远期建设200万人口城市规模总需水量每日88万吨,每日尚缺水58万吨。乌江渡库区水质既不能满足现状分散供水要求,也难以承载未来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供水要求,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
在省人大组织召开的乌江流域重点污染源防治会上,与会代表提出:今年我省遭遇特大旱灾,上千万人缺乏饮用水和无数农田无水可浇,缺水的现实使这样一个警示逐渐浮出水面——造成水资源匮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污染问题。
当前,我省水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形势严峻,一些江河湖泊正在成为工厂倾倒有毒废水的下水道,特别是乌江流域局部河段水体污染严重。加大对乌江流域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已经刻不容缓,否则,我省将可能陷入守着大江没水喝的险境。
乌江发源于我省乌蒙山区,是我省的第一大河流。在我省境内全长889公里,横贯贵州西部、中部和东北部7个市、州、地的38个县市,流域面积6.6万平方公里,占乌江总流域面积的76%,全省总国土面积的38%。乌江流域为我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保障生态安全、调节气候环境、保障饮水、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省环境监测部门在乌江流域共布设29个水质监测断面,他们提供的资料显示,乌江流域已成为我省水污染程度最为严重的流域,突出的问题是总磷超标。2009年乌江水系总体水质为中度污染,29个监测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14个;轻度污染断面4个;中度污染断面2个;重度污染断面9个,主要集中在毕节地区、遵义市和贵阳市的城区段。息烽河出境断面,2009年6月至12月水质均为劣Ⅴ类,即重度污染。
一条较大河流多会流经多个市、省甚至跨国,上游地区工业或生活污水排放,使下游区域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失,造成上下游区域经济发展矛盾。乌江的污染不仅在省内,而且还产生了跨界污染。乌江进入重庆后,涪陵部分江段多次发生“黑潮”。重庆环保部门曾向我省环保部门发函,请我省加强境内乌江流域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含磷污染物排放。我省环保部门正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污染对下游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