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发生了多种重大自然灾害。自去年8月至今,西南地区出现了罕见的秋冬春连旱,旱情严重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6130多万人受灾,其中广西桂西北更是达到了特大干旱等级,云南因特大旱灾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20亿元以上。3月20日,北京遭受4年来最严重大风沙尘袭击,为5级重污染,是近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沙尘天气席卷了半个中国,约2.7亿人遭受了沙尘之害;新疆连续暴雪60年一遇,曾有一段时间频繁出现大雪、降温、雨雪、大风等天气,导致部分地区雪灾、低温冻害、雪崩及融雪性洪水等次生灾害持续不断;特别是自汶川地震之后,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截至18日上午10时,地震死亡人数升至1706人,失踪256人,受伤12128人,其中重伤1424人……这些现象向我们敲起了警钟,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层次的思考:绿色发展是我们最迫切的选择,是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些年来,我国虽然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结构优化、科学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成为近期与长远发展最严重的瓶颈之一。特别是绝大多数的省主张工业强省,绝大多数的市主张工业强市,绝大多数的县主张工业强县,绝大多数的镇主张工业强镇,把工业化 “过度化”,而工业化的方式和水平相对来说又过度粗放和落后,使得我们就在自然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担负着历史上最空前的资源消耗和经济活动,面临着历史上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挑战,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土地资源大规模严重退化,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城市空气污染突出。党中央和国务院早已认识,高度重视,采取措施,防治并举。温家宝在第五届中欧工商峰会上,就发展绿色经济,促进持续增长的题目作了精彩的演讲;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四项措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绿色发展的新阶段。今年“两会”期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做客中国经济网,就今年的议案以及2010年百姓关心的一系列热点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绿色发展能够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和新的发展模式,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大国崛起的关键所在。特别是中科院近日发布的《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绿色发展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以及未来十年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加快中国绿色发展的四大对策,即加快制度创新,优先制定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投资绿色科技创新;调整对外经济合作战略,提升海外开发的社会和环境责任;加快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绿色发展认识。加快绿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各要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绿色发展确是硬道理。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在风能、太阳能、水电、核电、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方面都大有作为。另外,各行各业只要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减少浪费,都是在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绿色发展还是软道理。如果我们做不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非但自己受害,还将陷入一丑遮百美的尴尬境地,我国的国内和国际形象都将受到严重损坏。加快绿色发展也是巧道理。不少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名片,往往不惜工本,选用优质纸张,多色印刷。但用绿色发展的价值观来衡量,用再生纸印刷的名片才是最好的名片,名片选用的颜色越少,环保效果越好。如果我们大家都选用再生纸印刷名片,我们每交换一张名片,都在宣传和重申我们投身于绿色发展的承诺,这才应该是我们真正引以为豪的名片。
同时,我们必须加快绿色发展观念更新。即彻底转变“重物轻人”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彻底转变片面追求总量和速度的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彻底转变“三高一低”的黑白观念,坚持绿色发展,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清洁节约利用,更加重视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更加重视绿色建设。即要树立发展绿色产业观念,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特别要发展“绿色农业”,按照生态系统功能发展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农业、林业、果树业、牧业、养殖业、水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绿色植物、绿色药品等高附加价值、无公害、市场需求潜力大的农产品。树立建设绿色城镇观念,加强城镇环境的综合治理,根据不同类别的城市,明文规定和宣布实施各类污染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标期限;鼓励城镇使用清洁煤技术,严禁城镇和居民使用高硫煤,提高城镇集中供热能力和城镇燃气普及率;强制性实行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制度,限期各城镇实行垃圾分类。树立开发绿色能源观念,充分利用两种能源、两种技术和两种市场,大幅度增加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的进口、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的进口;大力发展水电,削减煤炭需求与使用量,进口或输入天然气,采用进口液化天然气,以天然气取代煤炭,大幅度提高天然气使用率和普及率;引入零增值税政策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树立加强绿色贸易观念,支持国内企业绿色产品的研发,积极推行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产品认证,在国内市场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大力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鼓励高技术产品出口;对国内外开放环保市场,积极吸引跨国公司进入能源与环保产业,充分利用国外成熟治污技术。
在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全国各地必须加大绿色发展力度。像北京市一样抓紧行动,制定绿色发展规划。去年底,北京市委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根据该计划,该市将重点围绕能源、建筑、交通、大气等领域,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工程、绿色建筑推广工程、绿色交通出行工程、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程、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工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循环型水资源利用工程、城乡绿化美化工程、绿色典范打造工程等九大绿色工程。随着这些绿色工程的实施,北京的绿色发展承载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如青海一样强化措施,发展绿色经济。简要而言,努力构筑绿色产业体系,逐步实现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低碳化、生态化,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换升级,使绿色产业成为发展的新引擎;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这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大力宣传绿色消费价值观念,大力普及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知识,在全社会形成自然、健康、适度、节俭、生态的绿色消费环境和氛围,促进公民自觉养成绿色消费行为习惯。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绿色消费,选择原生态、低污染、低消耗的绿色产品,使节能环保逐步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完善绿色发展保障,尤其要完善推进绿色发展扶持政策,健全绿色发展法律法规,创新绿色发展机制,主要是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机制,让生态补偿成为生态保护地区重要收入来源。相信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强化措施,中国就一定能够实现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