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云南省CPI和PPI两项经济数据显示,持续干旱对云南经济带来了相当大的杀伤力。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树华认为,对于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云南经济而言,已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干旱对云南拖累很大,云南是农业大省,持续的旱情对农业无疑是一个重创,但除农业外,其他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资源生产方面,如香料、药材、花卉、茶叶等经济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工业方面:云南水电和依靠水电生产的资源产业也受到了大幅减产的影响;缺水也使自然景观遭到了破坏,直接影响了云南旅游发展。”郭树华表示。
云南的经济结构属于资源型结构,对自然的依赖很高。“云南的经济结构太过单一,说白了就是靠天吃饭,形成一边倒的局面。”云南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但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结构,调整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尤其是云南,要比其他省份压力更大。科技含量不高,技术、人才缺乏,过分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给经济转型套上了层层枷锁。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配合现有经济结构,发挥云南省资源优势,增加支柱产业的强劲生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作为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进行详细思考。
“十二五”将是中国经济的“战略拐点”。我国的体制对经济潜在生产能力释放、现有资源的调节、社会承受能力都达到了极限。人民收入增加了,但并没增加幸福感,原因是物价上涨了,何况大多数人收入还没增加。社会阶层和社会利益集团已形成,经济制度改革、体制创新和改变经济结构,难度都很大。
如果整个经济形式过分依赖于铺摊子,依赖自然资源将会形成不良经济环境。现在很多城市经济老化成分加重,进入老年社会,消费逐步下降,对社会需求刺激越来越弱,又将加大经济增长的能力。经济社会转型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未来30年经济的增速发展。(首席记者孙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