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遇旱灾降临,六盘水市98个乡、镇、街道,无一幸免,受灾面积近190万亩,小季作物基本绝收,180万人饮水困难,其中12万人依靠送水,送水时间最长的达到4个半月,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78811.4万元。
危难时刻,六盘水市各级党组织和全市73000名党员干部筑成了抗击旱魔的坚固“长城”。他们一手抓抗旱减灾,一手抓春耕生产,连续数月奋战在抗旱救灾一线,成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顶梁柱”。
“抗旱是当前的第一要务,党员干部义不容辞”
“抗旱是当前的第一要务,党员干部义不容辞。”在最干旱的地头,在最需要帮助的群众当中,全市党员干部用行动诠释着责任,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关怀,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
3月23日,六枝特区牛场乡兴隆村,公路边的一块土地里,十多名干部群众正在架电线、抬水管。牛场乡是重灾区,兴隆村的旱情尤为突出,全村2000多村民用水告急。大家只得到山脚下的冲头水落洞里背水,由于路险,有时村民还摔伤过。为此,乡党委和政府用水泵提水的办法,从山脚抽水到马路边,方便群众提水。
“有水了!”村民杨道师大声地喊道。因为没水,原本计划近期将家里的牛、猪卖掉的他,现在不仅对养殖业增加信心,还计划着用水来搞好生产。
周密部署积极应对,各级党组织凝聚成无坚不摧的战斗堡垒。“我们有水吃、有保障,有党支部在,我们哪样都不怕!”六枝特区落别乡落别村村民陈太珍边用自来水淘米边说。
六盘水市委常委会议室成了抗旱救灾的“作战室”,一系列会议相继召开,讨论、研究、部署;市委组织部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抗旱救灾保民生”的动员令;市委市政府派出的4个工作组,分赴各县、特区、区指导抗旱救灾。同时抵达的,是市县两级财政下拨第一批4390万元抗旱救灾专项资金。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之际豁得出去”
在重灾区、农业主产区、采煤沉陷区,在联系点、党建扶贫点、移民搬迁点,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在抗旱救灾中表现突出,到处可以看到党员领导干部奔波的脚步、劳累的身影。
市几大班子领导同志率先垂范,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市委书记刘一民,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刚深入受灾严重的乡镇、村组,调研了解抗旱救灾情况、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明确指示:“不能让一个群众没有水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亮贵指出,要重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之际豁得出去”的干部。
盘县乐民镇麻衣岗村支书杨大强带领群众寻找水源,动员群众集资安装输水管道,并为困难群众垫资5000余元,硬是从6公里外把水引进村来。水城县坪寨乡箐马村支书周显文将自家水泥和挖掘机提供出来,组织200余名群众找水引水,解决了4个组560余名群众饮水问题。自己还主动承担了最偏远、旱情最严重、防火任务最艰巨的布联、白木楷两个村民组的巡山防火任务。
“旱灾发生以来,一直都有党员干部在帮助我们”
“为了减少损失,前几天,政府的领导就来动员我们,说是小季没有收成了,要赶紧改种白菜等早熟蔬菜。我们这里离城关镇、红果镇很近,种这些东西来得快。政府免费给我们种子、农药,还补助我们肥料。”盘县板桥镇薛关屯村村民冯安显一边耕地一边说。镇上的农业技术人员吕强指导冯安显怎样浇水,怎样盖地膜,手把手教。
“旱灾发生以来,一直都有党员干部在帮助我们!”水城县阿戛乡马场村村民江志强感动地说。全市2000余名农技干部、水利专家活跃在广大农村,很多技术干部直接在基层乡村驻扎下来,从技术上全程指导抗旱救灾,提高抗旱效益。“党员勘探突击队”、“党员巡回送水队”、“党员义工服务队”……一支支党员抗灾队伍活跃在一线,在真情服务中体现先进性。
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六盘水万众一心抗旱魔,抗旱一线捷报频传:截至4月18日,全市投入抗旱人员62.28人次,投入抗旱资金5418.85万元,实现有效浇灌面积20.972千公顷,临时解决了131.88万人、48.6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