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让百姓喝上放心水

时间:2010-04-20 15:17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这场60年不遇的旱灾造成清镇市群众用水困难。为此,清镇市水利局协同有关部门抢修应急供水工程,在此过程中,通过一名基层水利干部的抗旱日志,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百姓冷暖的关切之情——

  一篇日志一份真情

  在贵阳市地图上,即便用放大镜,也找不到磅寨、腰岩这些小村落的名字。

  而在清镇市水利局的工程图上,这些小小村落所在的地理位置都被清晰地作了标记……无论村落多渺小、多平凡,它们依然会被重视、被牵挂。

  例如,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因为旱灾,村子缺水,庄稼没有水浇灌,农家没有水做饭,牲畜没有水喝……清镇市水利局局长倪治军的抗旱日志里,记录着这样的场景:六旬老人背着沉重的水,在山路上行走……

  地图上找不到的村子,平日里最普通的百姓,危难时刻,他们的冷暖、他们的需要成了最重要的事。

  倪治军说,这种牵挂与重视叫做责任。

  或许,这责任也可以称作情怀。

  看见背水的老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倪治军和他的同事们心里会发酸;看见主动加入水利工程施工队伍的老人,倪治军和他的同事们会涌起感动……

  日志里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也没有多么华丽的词藻与飘逸的文采,但这些朴实的文字仍是如此的打动人心,这些微小的细节、故事,此刻正在抗旱一线普遍存在着,为那些我们不知道名字的普通人所演绎着。

  于是,我们便懂得了为什么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这力量就是党组织的向心力。  

  相关链接

  清镇市流长乡磅寨村应急供水工程是贵阳市的第一个抗旱应急水利工程,也是清镇市的重大民生水利工程。

  为确保工程在4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工程项目方安排工作人员每天驻守在工程点,以及时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工程设计方安排相关人员蹲点工作,以妥善解决工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工程施工方则科学编排每一个标段的工期,组织力量强力推进工程建设。

  目前,因工程点缺水缺电,需每日从10公里外的水源点运水至施工点使用;供电则需使用4台柴油发电机轮番发电以保障工程用电;加之工程点大都处在交通不便、地势陡峭的山坡上,需进行人背马驮等二次搬运……

  针对建设中存在的困难,清镇市、流长乡两级党委、政府,组织人力、物力,全力解决水库建设中的难题,稳步推进工程进度。

  去年夏季至今,黔中大地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旱灾,致数百万群众饮水困难。在严峻的旱情面前,贵州各族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协作,奏响了一曲撼天动地的“战歌”。

  在清镇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水利局局长倪治军记录的抗旱救灾日记中,一幅幅送水的感人画面,一场场抢修应急供水工程的动人场景,不断呈现……

  【3月10日晴】

  今天,“磅寨应急供水工程”总算如期开工了。

  从5日召开专题会议起,几天内,我们就完成了现场踏勘、方案设计和评审工作。每天工作的时间,都是10多个小时。

  虽然大家都很疲惫,但想到工程即将开工,心里就觉得异常兴奋。

  施工点位于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的山坡上,机械根本无法进场,搬运建材和物资全靠人背马驮。

  按照计划,我们要在这样的环境下,40天内建成这个可解决17000多人、15504头(匹)牲畜饮水难及灌溉问题的应急供水工程,其难度就可想而知。

  面对这场“大硬仗”,我的选择,就是与大家一道,再苦再累,都用我们的肩膀一一扛下来。

  开工的场景是感人的。当我带着局里精通水利工程建设的5名专业技术人员赶到时,200多名施工人员已经聚集;附近村寨的上百名群众,还自发带来了铁铲、铁镐、钢钎和撮箕,主动加入到了我们的施工队伍当中。

  没有繁琐的开工仪式。在各指挥长的带领下,大家冒着炎炎烈日和飞扬的尘土,迅速进入到各个施工点。

  50多岁的村民马秀方,背着50多公斤重的模板,拄着竹竿,沿着狭窄、曲折的山道,一步一步走下六七十度的陡坡。

  看着他摇摇晃晃的身子,我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叫他歇歇,他却对我笑了笑,说没事,而布满灰尘的脸上,却已被淌下的汗水,划拉出了一道道粗细不一的痕迹。

  采访手记

  清镇市流长苗族乡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山区,持续的干旱,造成全乡人畜饮水异常困难。

  为解决磅寨、腰岩等15个行政村的人畜饮水难题,贵阳、清镇两级政府确定紧急建设“磅寨应急供水工程”,从白猫河三级提水到高位水池,再通过管网输送到各村寨。据悉,该工程总投资1943万元,日供水规模为1993立方米。

  自3月10日开工以来,在倪治军的协调、调度和指挥下,经过昼夜紧张施工,目前,泵房、主管线已建设完工。

  在实施“磅寨应急供水工程”的同时,倪治军又着手对迎燕水库至卫城、王庄、新店等乡镇的供水工程进行了规划和立项申报。这一重点工程的实施,又将有效解决五个乡镇8.015万人的饮水难题。

  【3月15日阴】

  今天,大伙一起给用水困难的村寨送去了“救急水”。

  面对60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市里提出了“不渴死一个人、不渴死一头大牲畜、不干死一箱幼苗”的目标。

  可在全市广大农村,特别是新店、王庄、流长等喀斯特地貌突出地区,要保证目标的实现,对我们的每一名水利干部来说,该是何等严峻的考验!

  在水利工程完工之前,为了让百姓能喝上放心水,我们指挥部组织消防大队、城管局、美丰公司,为王庄布依族苗族乡岩头村、新店镇茶店村送去了20吨水,暂缓了近2000人的饮水困难。

  同时,在指挥部的协调下,新店镇、王庄乡、暗流乡还组织志愿者,成立了“义务送水队”,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进行了“包保”;清镇市武装部民兵应急连,也主动与指挥部联系,“包”下了王庄乡关庄村的送水任务。

  真希望卫城、王庄、新店供水工程能早日上马!到时,即使再来两个月的“昼夜兼程”,我也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毫不迟疑地“迎上去、拿下来”!

  采访手记

  2月26日,清镇市启动了抗旱应急四级响应。倪治军带领水利局干部职工,迅速奔赴各乡镇水库、山塘、水井,对有限的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

  同时,防汛指挥部还发出通知,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启动抗旱供水志愿者行动,为灾区群众送水、捐钱、送农资、送技术,确保广大旱区群众“有水喝,有粮吃”。

  截至目前,全市已送水6890多车次,送水29699吨,缓解了旱区近13万人、2万余头(匹)大牲畜的饮水难;全市333个机关党支部与299个村级党支部、4000余名机关党员与5000余名农村党员、群众“结对”,开展抗旱救灾帮扶;党员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共捐款76万元,捐赠柴油1180升、塑料水桶1600个、矿泉水5340件。

  【3月24日阴】

  今天,收到了群众寄来的感谢信,心里很感动,也很自豪。

  从暗流乡街上村水利应急工程实施点上回来,刚进单位大门,就看见墙壁上贴出了一封感谢信。

  信是犁倭乡香炉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送来的。办公室主任刘峰告诉我说,村支书许明书还带着几名群众代表,给市委、市政府送去了感谢信。

  提到香炉,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当地的一首民谣:好个香炉村,一路包包坑;要想吃大米,除非把病生。

  一首民谣,道尽了香炉的贫困。尤其在这60年不遇的旱灾面前,边远、高寒、缺水的香炉,其“干渴”的景象,就可想而知!

  19日中午,我在王庄乡岩头村组织送水时,接到许支书打来电话,说在距村3公里外的山脚下,发现了新水源,但道路崎岖难行,引水困难,希望得到支持。

  我和罗达文等技术人员立即赶到了香炉村。入村的第一幕,就看见两个60岁左右的老人,各自背着一个大概13公斤容量的塑料桶,拄着木棒,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

  一股心酸立即涌上心头。我们接过了老人的水桶,一起走进了这个居住着700多名群众的村庄。

  第二天,我就组织局里的“抗旱救灾突击队”奔赴香炉村。大家克服了器材运输、架设管道等诸多困难,短短3天,就在崇山峻岭间架设了2.6公里长的引水管线,在岩石山地间开挖埋设了1公里长的管道。

  22日这天,清清的山泉水,终于引到了群众家门口。

  采访手记

  香炉村群众遭受的旱灾,只是清镇市广袤乡村群众受灾的缩影。

  面对持续的干旱和严峻的灾情,春节上班后,倪治军迅速召开局党组会议,从全局抽调20人成立10个抗旱工作组,由局领导班子带队深入各乡镇查灾核灾救灾。

  在加强对8个乡镇供水站和30余处村级集中式供水点供水调度的同时,还协调了各相关部门购置了水泵、水袋等抗旱物资,并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的抢修。

  到目前为止,清镇市投入抗旱的资金,已达1491.7万元。迄今已紧急实施了120多个应急抗旱供水工程,有效缓解了旱区群众的用水难。

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