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势较高、水源无保障的“望天田”,应改水稻为水旱兼用型作物如旱稻,玉米、马铃薯、豆类、蔬菜等旱地作物。同时应要避免或减少翻耕,以减少土壤墒情损失,采用坐水种、育苗移栽、硬茬直播、点浇保出苗的技术,点种春玉米、豆类、瓜类等,力争不误农时。
水稻:采用旱育旱管技术培育壮秧;采用播期调控技术推迟育秧时间及栽秧时间;采用水改旱作和水稻旱种栽培保障农业产出;采用抗旱栽秧技术确保水稻栽培;覆盖、湿润灌溉、浅水管理等技术节约用水;增施基肥、磷肥促进生长,增强耐旱能力。
玉米:采用种子包衣、抗旱锻炼及药剂浸种等技术提高种子萌发率;采用地膜及秸秆覆盖技术减少水分蒸发;采用孔播、雨坑旱播、干种湿出、提墒播种、贮水秸秆保湿及营养钵育苗、集雨膜侧栽培等技术提高萌发率及成活率;采用配方施肥、适期套种、择期避旱、抗旱增产剂应用等技术增加抗旱能力。
马铃薯:采用整薯播种、保水剂拌种增加成活率;采用种薯处理减少病虫害发生;采用适当密植、配方施肥增加产量;采用推迟播期,适当深播、地膜覆盖等技术降低干旱的不利影响;叶面喷施抗蒸腾剂减少植株水分损失。
豆类:采用择期播种保证出苗质量;采用合理密植增加产量;采用横坡条播促进生长;采用培肥土壤、配方施肥增强产量;调整灌溉期,采用沟灌、畦灌、喷灌、叶面喷施抗旱剂提高水利用效率。
蔬菜:采用抢茬播种、调整品种结构、反季蔬菜种植增加经济收入;采用遮阳覆盖栽培、抗旱剂应用减少用水;采用基质育苗、穴盘育苗,漂浮育苗等提高成活率;采用抗旱剂包衣、氯化钙浸种、保水剂拌种提高抗旱能力;适时喷施营养液培育壮苗;采用孔植穴植、高垄沟栽提高水肥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