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边疆广西还是偏远、封闭、落后的代名词,从南宁到广州中途要在梧州搭乘轮船顺江而下,大致历时3天。而现在,随着南广铁路的开工建设,人们有望从南宁坐火车3个小时到达广州。曾几何时,广西人还在为自身“不东不西”彷徨不已,现在东盟、北部湾经济区等新概念时不时在街谈巷议中出现,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已经叩响了广西发展的大门。
位于南疆边陲的广西,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科学发展,如今已经站在我国对外开放前沿的新起点上。
打基础 强民生 广西从追赶起步
靠近中越边境的广西宁明县那梨边贸点,既不通电也没有电话,当地的八角、松香等优质特产因为道路太烂根本就运不出去,大都是以货易货的地摊式交易,边民只要能做成一笔买卖就心满意足了。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广西边境地区的真实写照。
忽如一夜春风来。在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稳步推进,广西这个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兴建了一大批铁路、高速公路、机场项目,长期滞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产自西川腹地的芬芳美酒一天之内可以抵达广西首府南宁,来自北部湾畔的上等海鲜隔天即可登上川渝地区普通人家的餐桌。1992年,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广西加快了以交通、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公路主骨架和西江内河航道,从而把北部湾沿海港口与四川、重庆等大西南腹地紧紧连接在一起。
60岁的杨柳燕1973年从广西东兰县嫁到相邻的凤山县凤城镇长峒村,住在一个名叫金勾洞的穷地方。遍地石头、缺水少土的日子让她倍感失望。2005年在政府帮助下,杨柳燕搬到村里柏油马路边,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楼房,还用上了沼气。
进入新世纪以来到现在,广西先后集中力量在条件艰苦地区实施了一系列以改善民生为主要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修公路,建沼气池,充实基层卫生院,如今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大石山区面貌一新,像杨柳燕这样的大批贫困地区群众从中受益。2007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29元,同比增长16%,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48万,而1986年全国开展大规模扶贫开发之前,广西农村贫困人口多达1500万。
东盟视角打开广西对外开放新窗口
只有开放发展才有希望。在位于中越界河北仑河广西一侧的东兴市,流行一句非常响亮的口号:“上山、下海、出国”,这标语甚至被印在巨大的宣传板上,随处可见,充分反映了广西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
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按照协议,中国与东盟将在更深层面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全方位合作,自贸区建成后将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面向东盟国家实施对外开放,边疆广西站到了国家战略的前沿。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目前共有20多位国家领导人、8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博览会,吸引了11万多名客商参展参会,展位数达1.5万多个,参展企业9500多家。
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古小松说,从“江河共融”到“合作印鉴”,从“珠联璧合”到“同舟共进”“金桥飞架”,连续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不同的主题下,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开辟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渠道。2008年10月22日至25日,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短短4天时间,本届博览会举行了31场投资推介活动,博览会共签订国内外合作项目352个,总投资额1000多亿元人民币。
每逢周末,南宁市朝阳花园一带都会找到越南人的身影——随着“南疆国门第一路”南友高速公路的开通,利用周末到南宁采购已经成为这些越南人的习惯。位于南宁凤岭核心区的东盟商务区眼下是一个如火如荼的大工地,鳞次栉比的高楼不断崛起,部分商务联络处已经竣工,领事馆区和商务园区开工建设。作为中国广西对接东盟各国的桥梁和窗口,构想正在趋于实现。
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发展让广西持续收获。2007年广西GDP超过5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增速连续6年超过10%。2007年广西引进自治区外、境内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072.39亿元,同比猛增74.25%。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统计,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5年以来,广西对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由2004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9.1亿美元,广西引进东盟国家的投资额从2004年的2449万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3亿美元,年均增长76%。“从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到改革开放大前沿,这就是开放的魅力,这就是区域经济的魅力。”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局长郑军健说。
国际区域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
广西机会还远远不止于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接合部,南拥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连珠三角,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接壤,涉及泛珠三角、大西南经济、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多个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引领下的开放开发热潮已经席卷八桂大地。
时间转到2008年初,广西再次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首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标着这一地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5月29日,钦州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这是全国第6个保税港区,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进一步凸显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位置。
按照国家的战略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是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瑞贤表示,这一新的变化意味着广西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也为加快广西发展赢得了更多外部资源,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近几年,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北部湾经济区,在建和拟建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达3000亿元,其中投资超过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达到32个。石化、钢铁、能源、林浆纸、电子信息、轻工食品等产业布局正加快形成,两年多来共完成投资400多亿元。位于钦州市的中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部分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底建成,预计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加工原油1000万吨,生产成品油670多万吨,以及其他石化产品,形成40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另一个被称为“广西有史以来计划投资数额最大、起步最高,具有世界一流技术装备、一流产品质量、一流规模效益的工业项目”——总投资686亿元的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基地也正在抓紧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表示,广西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的大好机遇,应对挑战,深入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龙头,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努力建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之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