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士、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高级记者,长江新闻奖项获得者。曾任人民日报记者、经济部工业交通组组长,中国改革报常务副总编辑,中国信息报总编辑,山西省人民政府第一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2005年至今兼任省青联副主席,2008年任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省九次党代会代表,九届省委委员。
时间:2009-09-16 14:04   来源:SRC-423
<H1>王清宪:五千年华夏文明情牵晋台</H1>
<DIV class=mainbox_01 style="COLOR: #006aa2; TEXT-ALIGN: center">时间:2009-09-16 14:12   来源:中国台湾网</DIV>
<DIV class=mainbox_02 id=textsize>
<P align=center><A style="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href="http://www.chinataiwan.org/xwzx/jdxw/200909/W020090916513298393587.jpg" OLDSRC="W020090916513298393587.jpg"><IMG style="WIDTH: 516px; HEIGHT: 388px; hspace: 0; vspace: 0" height=388 hspace=0 src="./ftsl/200909/W020090917523149519994.jpg" width=516 border=0 OLDSRC="W020090917523149519994.jpg" /></A></P>
<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山西省政府秘书长王清宪(资料图片)<BR></FONT></P>
<P>  中国台湾网9月16日太原消息 2006年,话剧《立秋》在台湾演出获得空前成功,不少观众连续三次观看,每当“勤奋、敬业、谨慎、诚信”这句台词出现时,台上台下就一起大声吟诵,一起含泪礼赞。激发人心的晋商精神,震动了整个宝岛。</P>
<P>  如今,通过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转型发展,实现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已经成为山西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晋台交流交往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山西文化,已经成为连接两地情感,传递同胞友谊的桥梁和纽带。</P>
<P>  在国庆六十周年前夕,中国台湾网记者专访了山西省政府秘书长王清宪,为两岸网友讲述晋台交流的过往和未来。</P>
<P> <STRONG> 记者:王秘书长,您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两岸关系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如今,两岸关系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在这个大背景下,您怎么看山西与台湾交流交往的发展?</STRONG></P>
<P>  <STRONG>王清宪:</STRONG>上个世纪40年代末,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许多同胞远别家乡去了台湾,据我所知山西去台人员就有37000多人,海峡两岸到目前还处于一种分离的局面。从过去的老死不相往来到老兵回乡探亲,从人员往来到经贸文化交流,从“两会”恢复协商到“三通”真正实现,这样一个巨大的变化确实让我们为之感慨。高雄市山西同乡会理事长林寿山先生,是我们山西寿阳人,在去年回乡考察时深有感触地说:两岸便捷的互通管道,让所有同胞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山西的建设发展,使两地的交流合作更加通畅顺达;两岸直航的开通,让“万里家乡一日还”的期盼真正成为现实。我想,这就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给两岸同胞真正的实惠和福祉,是两岸同胞应该共同珍惜和维护的发展局面。</P>
<P>  山西和其它省市一样,从1949年到1979年,两岸经历了长达30年的隔绝。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山西和台湾的交往才迈开步子,从90年代中期晋台两地的交流合作逐步进入快车道,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山西与台湾的交流合作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以电子、冶金、农业种植为主体的经贸合作稳步发展,有规模、有特点;以服务台胞为目的具体工作贴近实际,有政策、受欢迎;以华夏文明看山西为载体的交流交往繁荣热络,有影响、有特色。山西与台湾交流合作的不断发展,就是服务于山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P>
<P> <STRONG>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对山西与台湾交流合作的三句话概括,既系统又具体,很有特色,能不能给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山西与台湾经贸合作的发展情况?</STRONG></P>
<P>  <STRONG>王清宪:</STRONG>台商在山西的投资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截止2008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台资企业353家,总投资24.77亿美元,合同台资22亿美元,全省台资企业大陆从业人员8万余人。纵观我省对台经贸发展,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由缓至快,从低到高。</P>
<P> <STRONG> 记者:一缓一快,一低一高,怎么讲?</STRONG></P>
<P>  <STRONG>王清宪:</STRONG>我举两个例子,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全省吸引台资投资总额近14亿美元,合同台资13亿多美元,合同台资占累计合同台资的62%,吸引台资增长迅速;2000年之前,投资项目规模小,投资额少,2000年之后,以郭台铭先生为代表的大台商和大企业开始进入山西投资,台商在我省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增至16家。</P>
<P>  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山西与台湾经贸合作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这是我省抓住“金融危机潜在机遇”期、台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两岸经贸进一步开放等有利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招商引资的一个明显成效。台湾知名企业旺旺集团、台湾上市公司宏全集团等一批企业已经入驻山西,特别是太原富士康科技工业园未来将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镁铝合金科技制造和研发基地,太原也因此将成为世界“镁都”。</P>
<P>  <STRONG>记者:一个好的发展趋势的形成,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撑和支持,山西省在惠台政策等服务台商、台企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STRONG></P>
<P>  <STRONG>王清宪:</STRONG>咱们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营造一个好的的投资环境,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致力的一个基本方略,我觉得可以把它概括成“三个好”。一是把政策性的规定制订好。这几年,我省先后出台了《山西省鼓励外商、港澳台同胞及华侨投资实施细则》、《山西省鼓励台湾同胞投资办法》,大同、太原、晋城还出台了《台胞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2004年、2005年,省政协、省人大先后两次组织政协委员、省台办、省商务厅,集中两个月时间进行了贯彻《台胞投资保护法》执法检查,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了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推动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把经常性的制度坚持好。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台商投诉协调工作,我省建立了以台办为召集人、20家相关单位组成的“台商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市、县三级台办还建立了“台商权益保障工作联系人制度”,“台商投诉协调工作制度”,“台资企业走访制度”和“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制度”等真正实用、管用、起作用的规范化、人性化的工作制度。第三,就是把具体的事务落实好。“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做实”,是我们服务台胞、台企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想通过三个方面让大家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一是高效率做好台商投诉协调工作。2007年至今三年间,我省依法协调解决台商投诉案21件,当年结案率在90%以上,2007年结案率达100%。二是积极务实地协助台资企业解决融资困难。今年,为帮助台资企业解决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我省召集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12家台资企业负责人,专门召开银企座谈会,实实在在帮助台企渡过金融危机影响期。三是设身处地为台商提供人性化服务。近年来,我省在台胞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急台胞所急、想台胞所想,为他们提供了一站式全程服务,特别是在去年,我省就落实好教育部、国台办《进一步做好台湾同胞子女在大陆中小学和幼儿园就读工作的若干意见》,省、市、县三级台办联合教育部门专门转发并制定了落实“意见”的具体工作措施。通过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务,真正在全省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台商生活、投资兴业,拴心留人的软环境。</P>
<P>  <STRONG>记者:我们知道山西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特别是近几年在台湾的人气指数不断攀高,目前在岛内已经形成一种“晋文化热”,您怎么看这一现象?</STRONG></P>
<P>  <STRONG>王清宪:</STRONG>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民俗荟萃,被称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千百年来在山西这块沃土上蕴育而生的三晋文化与台湾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出现“晋文化热”,说到底其实就是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意识的外在升华。我给大家列一组数据:1994年开始,在晋台双向交流起步阶段,我省平均每年交流项目在30个左右,涉及领域仅为文化和学术,人员有200多人次。2000年以后,我省年平均交流项目增加到近100个,涉及文化、教育、学术、卫生、体育、科技、经贸、民间民俗文化等各个领域,人数超过1000人次,人员涵盖了台湾民意代表、党派人士、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基层民众等各个阶层,整体交流增长了60%还要多。截止2008年,山西与台湾开展双向专项交流达828项,晋台两地参与交流的人员达到8500人次,其中台胞来晋6200人次,我省人员赴台交流2300人次。此外,近三年来晋从事旅游、考察等活动的台胞人数以年均近40%的速度增长。</P>
<P> <STRONG> 记者 :数字增长的背后是不是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力量倍增?</STRONG></P>
<P>  <STRONG>王清宪:</STRONG>正如你所说,通过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转型发展,实现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已经成为山西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晋台交流交往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山西文化,已经成为连接两地情感,传递同胞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具体讲就是八个字:一个载体,两个品牌。这个载体就是“华夏文明看山西”,这是我省近年来全力构建的一个晋台文化交流平台。两个品牌,一是打造以佛教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信仰文化、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交流品牌,其中以五台山、云岗石窟、乔家大院、平遥古城、洪洞大槐树、解州关帝庙最具吸引力,“台湾百人根祖文化交流”、“台南三晋历史文化寻踪”、“台湾妇女协会晋商文化之旅”、“台湾记者三晋行”等大型交流活动相继成功举办。二是打造以反映晋商文化、黄河文化、山西地方特色文化为主的优秀品牌剧目,其中要数大型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舞动黄河》,歌舞剧《黄河情韵》赴台交流演出最为轰动,可以说是真正在岛内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山西文化热。</P>
<P>  <STRONG>记者:据我所知,《立秋》在台湾演出都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功?</STRONG></P>
<P>  <STRONG>王清宪:</STRONG>你说的一点都不错。其实不只是《立秋》,其它的几台演出也都是观众如潮,场场爆满,一票难求。2006年,《立秋》在台湾演出期间,不少观众连续三次观看了演出,每当“勤奋、敬业、谨慎、诚信”这句台词出现时,观众就和演员一起大声吟诵,一起含泪礼赞。台湾原文化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申学康说:“看了这个戏,真是太感动了,晋商精神我们都非常需要,台湾人民要感谢大陆人民。”《舞动黄河》在新竹演出时,剧场内1200个座位全部坐满,剧场外面还有2000人进不来,后来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又放进800人站着观看演出,这算是破例了。《黄河情韵》在台北演出,主持人宣布晚会结束时,全场竟无一人离席,观众向演员报以热烈的掌声并挥手向演员致意长达十多分钟,久久不舍离去。从《立秋》到《黄河情韵》,我省这四部作品的产生和台湾演出的轰动,它不是一种偶然,它是我省近年来持续探索和着力打造文化精品的优秀成果。事实也证明,传统文艺是可以超越党派之分,地域之隔,是大家可以共同接受的文化价值和生活理念。</P>
<P>  <STRONG>记者:站在两岸关系新的历史起点上,您觉得晋台两地的融合点在哪里,您如何定位晋台合作的未来?</STRONG></P>
<P>  <STRONG>王清宪:</STRONG>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五千年厚重的华夏文明史,情牵晋台两地。山西又是晋商故里,诚信、明礼、开放、创新的商业环境,定会成为共创双赢的理想平台。一句话:开放的山西欢迎你!(任海波/李徽)</P>
<P>  <STRONG>王清宪简历</STRONG></P>
<P>  哲学学士、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高级记者,长江新闻奖项获得者。曾任人民日报记者、经济部工业交通组组长,中国改革报常务副总编辑,中国信息报总编辑,山西省人民政府第一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2005年至今兼任省青联副主席,2008年任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省九次党代会代表,九届省委委员。</P></DIV>
编辑:宿静
人物动态
· 王清宪就深入基层促进“三保”答记者问
更多>>
晋台交流
· 台湾记者团赴山西侯马探寻皮影戏文化(组图)
· 新版纵横山西网今日正式上线
· “赴台游”屡掀高潮 郭台铭为山西首发团剪彩
· 山西启动赴台游相关证件办理业务
· 山西人台湾游4月成行 首发团目前已基本满员
· 大陆山西发生矿难 台海基会致函海协会表示慰问
· 台商为山西洪洞广济寺捐赠中华大藏经(图)
· 《黄河情韵》迷醉宝岛台湾
· “山西风”吹进宝岛 《黄河情韵》赴台湾
· 山西三部舞台剧感动台湾
· 台商愿搭乘山西这趟“快速列车”——山西台湾投资...
更多>>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