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副省长洪礼和(资料图片)
中国台湾网9月11日南昌消息 江西省古称为“吴头,楚尾,粤户,闽起”,乃“形胜之区”。这个紧靠长三角、气候宜人、资源富集的内陆省份,地理位置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优势。作为客家发祥地,在地缘人缘和文缘上与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前,在中部崛起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双重战略下的江西,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正在成为台商西进的“承接热地”和台资聚集的“投资福地”。
面对双重机遇,江西省将如何发展对台往来与合作,为广大台商打造一座产业西进的桥头堡?
在国庆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台湾网记者专访了江西省副省长洪礼和,为两岸网友擘画赣台合作的无限可能。
记者:江西是距台湾最近的内陆省份,江西的赣州被誉为“客家摇篮”,赣台两地可以说渊源深厚,请您介绍一下两地近年来交流交往的基本情况。
洪礼和:江西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联。目前,生活在台湾的江西籍乡亲有50多万人,在赣的台属有100多万人。我们以共同民族感情、共同文化渊源、共同经济利益为基础,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促进赣台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交流合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尤其是赣台经济合作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截至今年6月,我省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415个,项目总投资138.4亿美元,合同台资126.7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42.4亿美元,居我省吸引境外投资的第二位,在中西部地区名列前茅。亚东水泥、东元电机、菱光科技、升阳光电、华硕科技、统一食品、泰丰轮胎、晶湛科技、华坚鞋城、海畅法蓝瓷等一批知名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的大台资项目相继落户,并呈现出规模趋大、结构趋优、集群趋强、增资趋多的良好发展态势。可以说,江西已经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土。
随着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赣台两地各界交流也持续热络。江西省每年接待来赣探亲、旅游和考察的台胞5万多人次,组织100多个团组赴台交流,并充分利用江西陶瓷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客家文化、书院文化、旅游文化、名人名乡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先后成功举办了台湾道教“寻根之旅”、赣台客家文化研讨会、赣台乡镇长恳谈会、海峡两岸陶瓷艺术家交流笔会、赣台工会工作研讨会、赣台青少年夏令营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加深了两地各界民众的相互了解,两岸同胞一家亲的和谐气氛愈加浓厚。
此外,江西省多次邀请台湾主流媒体来赣采风、举办高雄记者公会江西瓷都行和台南广电团江西赣南客家行等两岸媒体交流活动,制作了《千年窑火生生不熄》、《赣南客家风情》等一批高质量的声像作品由台湾媒体人带回岛内,还与台湾东森电视台建立合作,并创立了赣台心桥网站,通过多种途径,让台湾同胞更加了解江西,提高了江西在台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记者: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江西在吸引台资方面却出现了逆势上扬的喜人景象。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江西在招商引资方面有什么独特的经验?
洪礼和: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对接长珠闽、联接港澳台、融入全球化”的大开放主战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台湾是江西境外招商引资的重点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推动赣台经济交流合作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以来,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台商投资江西信心不减,许多台商将江西视为投资的“放心区”和“安全区”,出现了加速落户、增资扩产的好势头。光宝力信、联创电子、金松电器等200多家台资企业接连落户江西;东元电机、上高裕盛等40多家台资企业增资扩产;一元数码、广宥鞋业等台资企业出口创汇成倍增长。今年上半年,全省引进台资项目65个,同比增长12%;实际进资2.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展现出逆势上扬的喜人景象。
台资入赣逆势上扬,成为我省开放型经济的一大亮点。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江西省领导的重视、品牌交流活动的影响力、台企转移承接基地的建设等给来赣台商带来了信心。
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坚持做到重要台商亲自会见、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点问题亲自协调,各设区市也将吸引台资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全省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的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累计参会台商6700余人,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对宣传江西、发展赣台经贸交流与合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江西共建立了94个工业园和22个特色产业基地,并在大陆率先创立了5个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还设立了5个台商创业园和13个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园,召开了全省工业园区吸引台资现场经验交流会,协助条件成熟的工业园区创立专门的台商投资园区,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吸引台资产业集群的承载基地,为承接沿海地区台资企业转移和引进台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江西省还积极组织精干小分队到沿海台资企业集中的地区和台湾岛内招商,今年上半年全省组织赴台招商团组44个,412人次,同比增长266%和320%,并有针对性地邀请近千人次台商来我省考察洽谈。
在尽力优化省内投资环境的同时,主动出击招商,可以说是江西省的重要经验之一。
记者:根据您刚才的介绍,江西省在投资硬环境上,下了很大功夫,那么在服务台商方面,江西都做了哪些工作?
洪礼和:台商很重视投资的硬环境,但更重视软环境。江西省相关部门一直以来都将服务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密切联系台胞台商台属,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为了让台胞台商第一时间了解大陆最新惠台法律条文,江西省台办与江西云龙律师事务所合作,共同组建了赣台法律事务服务室,免费为台胞台商台属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协调处理尚未形成诉讼的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行政纠纷和其它重大纠纷,接受他们委托的诉讼、仲裁等法律事务,受到台胞台商台属的欢迎。
为保障台商权益,尽快处理台商投诉,省台办成立了台商投诉协调处,到台资企业集中地区开展《台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执法检查,推动了一批台商投诉难案、积案的解决,切实维护台商的合法权益。
此外,我们还率先在台湾工业总会网站设立“江西投资招商网”,建立网络信息服务窗口,直接向台商提供我省招商引资信息。建立全省台资企业数据库,并实现了动态化、微机化管理,增强了为台资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减少进出口货物运输成本和提高通关速度,江西开通了南昌至深圳、上海、厦门和赣州至深圳、厦门等五条海铁联运班列,使货物运输成本降低30%以上,同时搭建了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和产地检验、口岸放行区域快速通关平台。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江西省政府迅速制定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50条政策和《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关于减轻成长型、就业型困难企业税费负担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批更加开放、灵活、务实的配套文件,帮助企业减轻税费和社保负担;省财政每年拿出2个亿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拿出20个亿成立信用担保公司;我们还协调省开发银行、省信用担保公司等,为台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截止目前,累计向金融部门推荐了6.7亿元的贷款需求,实际为台资企业落实贷款2.1亿元。
这些措施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深受台商欢迎。江西省台办还将继续在全省台办系统深入开展“台商服务年”活动,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并且努力创造条件,为台胞出入境、居住、旅游、就业、就学、就医等提供便利,让台胞在江西投资放心、创业安心、生活舒心。
记者: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沿海地区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台商投资出现向中西部扩张转移的态势,江西将如何迎接这一商机?
洪礼和:江西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既处于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的中心腹地,又是唯一同时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闽东南经济区的省份。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充足的劳动力、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低廉的商务成本等,都让江西有条件成为沿海台资企业转移升级的理想承接基地。
近年来,江西省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对台商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省会南昌连续五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台商极力推荐城市”,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连续入围的城市。尤其是今年,江西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第二批开放区域,南昌成为直航台湾新增的六个航点之一,上饶、鹰潭、抚州、赣州被纳入海峡西岸经济区。赣台两地必将往来更加便捷、互动更加频繁、交流更加扩大、合作更加密切。
当前,沿海地区台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加速转移,这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方向,是进一步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改进方法和拓宽渠道,提升利用台资的规模和质量,抢占先机,积极对接,努力把江西建设成台商西进的“桥头堡”。
具体来说,江西省将在2009年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上,坚持走创新的路子,注重实效,充分发挥“赣台会”这一品牌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和江西招商引资上的带动效应;建好乐安台大农业科技园等13个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5个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和共青开发区等5个台商创业园,发挥示范促进作用;把引进利用台资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相结合,与抓项目促发展和扩内需保增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我省特色支柱产业相结合,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相结合,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想台资企业之所想,帮台资企业之所需,解台资企业之所难,为台资企业在技术创新、融资担保、开拓内销市场、发展品牌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这些工作江西省有关部门一直在做,而且将努力做得更好。我们要让台商都感觉到,来江西投资“成本低、回报快、信誉好、效率高、市场大”,让江西真正成为台商西进的“承接热地”和台资聚集的“投资福地”。
赣鄱大地正春风,加快崛起展宏图。江西是个好地方,到江西来投资恰逢其时。江西人民将敞开胸襟,张开双臂,热忱欢迎广大台湾同胞前来考察交流、投资兴业,共同收获丰收的喜悦,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江西台办/张弛)
洪礼和副省长在台湾与黄茂雄理事长交谈(资料图片)
洪礼和简历:
洪礼和,男,1953年11月生,江西余干人,中共党员。
1971.06-1972.12,江西省余干县古埠乡知青;1972.12-1977.05,解放军铁道兵13师62团战士;1977.05-1978.03,江西维尼纶厂工人;1978.03-1982.01,江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2.01-1987.05,江西省政府办公厅经研室秘书;1987.05-1990.06,江西省政府办公厅经研室(调研处)副主任(副处长);1990.06-1993.08,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1995.05-1995.10,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95.10-1999.12,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党组书记;1999.12-2001.12,江西省新余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2001.12-2003.01,江西省新余市委书记;2003.01-2007.01,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2007.01至今,江西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