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60年 省长访谈 -- 访谈实录

张卫国:心手相连,把苏台合作推向新高峰

时间:2009-09-29 09:58   来源:中国台湾网

 

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资料图片)

 

  中国台湾网9月29日南京消息 江苏,一个朝气蓬勃的沿海省份,跨江滨海、区位优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经过多年的努力,苏台两地的交流与合作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良好格局,江苏已成为台商投资最多、台资企业最为密集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江苏多次承办两岸交流重大活动,感受和见证了两岸关系历史的脉动,一次次让海峡两岸乃至国际社会瞩目,美丽江苏的形象已深入台湾人民心中,苏台交流与合作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国庆6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台湾网记者对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先生进行了专访。

  记者:作为东南沿海大省,江苏与台湾的交流交往大致经历了哪些阶段?

  张卫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以来,江苏与台湾的人员往来与交流也开始起步。时至今日,两地之间人员往来不但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层次也不断提高,交流方式日趋多样化,交流的领域日益广泛,基本形成了较大范围、较大规模、较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新格局。

  苏台两地的交流交往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1989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这个时期主要是退役老兵回我省探望离别多年的亲人,交流活动及人数比较少,呈现单向交流的方式。

  第二阶段,1989—1992年,台湾民众赴大陆人数迅速增多,台商赴大陆投资经商活动日益频繁,两岸经贸交流开始活跃。

  第三阶段,1992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江苏省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台资外资的创新政策和优惠措施,并趋向法制化。苏台之间交流日趋频繁,渠道不断拓展。

  记者:大家都知道,江苏昆山是台商投资大陆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更有“小台北”之称,台商何以如此看重昆山,请您结合昆山台商投资区的创立与发展,介绍一下台商在昆山的投资兴业情况。

  张卫国:昆山位于苏州市,与上海毗邻,是江苏的“东大门”。20世纪90年代台商投资重心逐步从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转移。昆山抓住机遇,发挥区位优势,不断营造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浓厚氛围,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昆山之路”。

  优越的区位环境和领先的发展理念,使得昆山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新热土。从1990年首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落户昆山,到如今,台商投资的主要行业从初期的纺织、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向IT、精密仪器、精密化工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

  近几年大陆吸引的台资中,有50%以上在江苏。其中,昆山是大陆台资企业地域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吸引的台资已占到大陆台商投资总额的12%以上。

  昆山的台资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方式趋向多样化。近年来,新一波台商投资热方兴未艾,主要以资金、技术密集的电子、资讯产业为主,投资厂商从过去的中小企业为主转向以大企业为主,并从加工出口发展到拓展市场、追求市场份额,投资经营活动也越来越趋向于“本地化”。

  记者:能够吸引这么多台胞前来投资兴业,江苏一定有自己的优势和策略,据我所知,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就适时出台了30条惠台政策,请您介绍一下江苏省在惠台政策与措施方面的成效。

  张卫国:江苏地处大陆沿海中部,跨江滨海,区位优越,产业基础雄厚,科技教育事业发达,人才素质较高。近年来,江苏特别重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开放型经济作为发展第一动力,各级政府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使台商对江苏的发展充满信心,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截止2009年7月底,台商在我省共投资项目16000多个,台湾前100位的企业已有60多家在江苏投资了300多个项目。

  台商在江苏投资有这样几个明显特点:一是旗舰型大项目越来越多。在江苏投资的台湾企业中,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1000家,其中,20家企业投资规模在1亿美元以上。台资在江苏平均项目规模超过500万美元。二是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聚集。台商在电子信息产业的投入,已占在江苏总投入的50%。台湾十大笔记本电脑企业中,有9家落户江苏。三是投资领域不断拓宽。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台商在江苏已进入农业及教育、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四是投资地域由苏南向苏中、苏北快速延伸。去年,苏中三市实际到账台资,比前年增长70%以上。五是台资企业效益趋好。台商在江苏的投资趋于长期化、本土化。据统计,已陆续有1000多家台资企业在江苏追加投资,增资额超过40亿美元。

  江苏现已成为大陆地区台资最密集、台商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台湾也成为江苏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六大贸易伙伴。可以说,江苏与台湾的发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江苏的台资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为帮助台资企业战胜危机,支持台资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和加快转型升级,深化苏台经贸合作,江苏省政府于2009年4月19日出台了帮助扶持台资企业的30条政策措施。

  措施具体内容包括: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尽力减轻台资企业还贷压力,创新金融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推进苏台金融合作,加大对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加大对台资农业项目的扶持等一系列的惠台政策。这些措施使金融危机下的台资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我们近期对数十家台资企业进行了调查,普遍反映定单增多,生产回稳。例如:苏州的友达光电3月份的定单比1月份的有很大上升。著名的电脑线路板生产企业瀚宇博德公司,3月份以来所有的生产线已经全部开工,生产的业务量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一些做内销的台资企业形势也看好,如南京华兴公司、南通的申华化学,销售量都一直在上升。我省台资企业目前总体上处于回稳趋暖,不少企业已步入了上升之势,逆市上扬的喜人景象普遍增添了台商的信心,让台商们觉得投资江苏是选对了地方。

  记者:江苏省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大量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成为台胞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去年7月开始,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也已成行,请您介绍一下苏台两地的旅游合作情况。

  张卫国:江苏是大陆旅游资源最密集、文化品位最齐全、人文景观最丰富、地域形象最鲜明和人气增势最强劲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特殊的历史渊源和血浓于水的亲情,使江苏既是台商投资的集聚区,又是台湾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苏台旅游界的合作基础很好,海峡两岸关系呈现出积极的和平发展态势,更为苏台旅游合作、两地旅游产业携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今年是我省确定的苏台旅游合作交流年。为满足苏台两地游客人数不断增长的需求,苏台两地旅游界整合推出了一批新颖实惠的旅游线路。3月初,我省成功启动了“江苏万人游台湾”活动,并组织了规模空前的“首发团”赴台,在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已推出的“江苏万人游台湾”摄影大赛、“地铁婚礼”、“游台湾凭保单抽奖”等活动均取得了显著效果。赴台游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我省首富村—无锡江阴华西村组织“千名农民游台湾”,受到了岛内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7月13日,作为大陆与台湾的第一个包机直航互动旅游团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与澎湖马公机场开通了,镇江—澎湖包机直航双向旅游,开启了两岸城市包机直航双向旅游的先河。截至今年8月底,我省旅行社组织居民赴台旅游已达32852人次。江苏对台旅游交流已经形成了“天天有台胞接待、月月有人员往来、季季有联谊活动、年年有赴台宣传”的喜人局面,“互通、互动、互游、互促”已成为苏台两地旅游业界交流与合作的主题。未来苏台旅游交流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记者: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步入和平发展轨道。今年4月在南京成功举行的海协会与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取得的积极成果,对苏台两地交流有何促进作用,带来哪些成效?

  张卫国:如你所说,2008年5月以来,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海协会与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在南京市成功举办就是一个鲜明写照。今年来,在我省举办的两岸交流活动,也是盛事连连,红红火火。3月24日,镇江农学会与来访的台湾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澎湖县两岸交流协会理事长林炳坤先生签署了加强两地民众间农渔业交流合作备忘录,开始了澎湖县在旅游观光业和农渔业上与大陆民间机构的首次合作。3月28日,两岸佛教界共同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在我省无锡开幕,在台北闭幕,众缘和合,影响久远。4月15日,我省纺织工业协会协办的台湾与大陆纺织企业贸易对接洽谈会在江苏成功举办。6月1日,中国国民党吴伯雄主席率团再次来我省访问,并参加了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纪念活动。7月5日,以“交流合作,和谐双赢”为主题的两岸劳工研讨会在昆山举行。9月21日,以“携手开拓,共创双赢”为主题的“海峡两岸企业合作大会”以及首届“台湾名品展”在南京举行,数以千计的台商朋友云集南京,数以万计的南京市民参与购物,盛况空前。所有这些交流盛事,密切了苏台两地的交流,充分体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广阔前景。其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快了两地经贸交流。长三角东西两翼开通了两个航点(上海和南京),实现长三角与台湾经济更紧密的合作,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开通了对台北直航,我省太仓港等12个港口列入两岸首批直航港口,大大优化了江苏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快了台商投资江苏的步伐。

  其次,扩大了两地旅游合作。随着“三通”逐步全面实现,江苏旅游产业面临新的机遇,加之南京与台湾的特殊历史渊源关系,我省成为台胞赴大陆旅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台胞赴大陆旅游的最佳中转站,我省各地民众“赴台游”热情持续不减。

  第三,推动了农业合作交流。江苏农业资源丰富,苏台两地农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海协会与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后,苏台农业合作既有了政策支撑,又具有实质性平台,农业合作持续升温。2008年,全省首个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落户扬州试验区,今年5月设立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苏台农业合作再添新平台。

  第四,促进了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先导,苏台两地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苏台科技交流已从单向交流转向双向交流,覆盖了众多领域,合作规模也不断扩大,对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展望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之下的苏台两地合作与发展前景,江苏有怎样的发展思路?

  张卫国:江苏正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努力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未来江苏将致力于三个方面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江苏省政府已出台12个产业振兴规划,还有两个即将出台,着力推动做大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四大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竞争优势。

  二是加快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苏经济的发展将从“内河经济”、“江河经济”转向沿海开发战略实施的“海洋经济”发展阶段。仅沿海开发上海恳谈会就签约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1340亿元。

  三是大力实施高效现代农业。江苏省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基础良好,市场潜力巨大。多年来,全省以占全国1%的国土、3.9%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养活了占全国5.8%的人口。目前,全省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总数的32.7%,设施园艺有500万亩,每个县、市都有一个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新的变化也酝酿新的商机,江苏发展的新机遇,也为广大台商的发展带来了崭新机遇,江苏是个好地方,已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共识。热忱欢迎更多的台湾企业来江苏投资发展,开拓市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持“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为台资企业在江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创双赢。苏台心手相连,让我们共同把两地交流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江苏台办陈从干/李徽)

  张卫国简历:

 

  张卫国,现任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1953年11月生,汉族,江苏常州人,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197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2月参加工作。

  1987年起任苏州市委城市工作部副部长兼市体改委副主任,吴江县委副书记,吴江县委书记;1992年1月起任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苏州市委常委兼昆山市委书记,苏州市委副书记,镇江市委副书记、镇江市市长,镇江市委书记兼市长,镇江市委书记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曾赴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进修);2003年2月任现职。

编辑:宿静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