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资料图片)
中国台湾网9月25日北京消息 随着两岸关系和北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京台两地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呈现了宽领域、深层次的良好发展势头。北京已经成为广大台湾同胞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和学习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国庆60周年到来之际,中国台湾网记者就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京台两地交流交往等情况,专访了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先生。
记者:首都北京6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很多台湾同胞都想进一步了解当前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请您介绍一下。
吉林:60年来,首都北京经济社会和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88亿元,是1952年的318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由1952年的39.1%上升至73.2%,服务主导型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47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47元,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8%和34.3%。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21.5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4平方米。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北京市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项政策措施成效显现,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强劲。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8.4亿元,同比增长7.8%,1-8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6.4%,工业生产、入境旅游、财政收入等情况都继续明显好转。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圆了两岸四地和海外华人的百年梦想,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经过奥运洗礼,北京的发展进入了由中等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迈进的新阶段,踏上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征程。我们相信,北京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记者:文化创意产业是北京近年来的产业发展重点,也是很多台胞十分关注的投资领域。请您介绍一下,京台在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方面的相关情况。
吉林: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丰富,人才汇聚。近年来,北京市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明确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包括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游戏研发制作、广告会展、古玩和艺术品交易、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和文化体育休闲等9个产业门类。出台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设立了21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2008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11%。
北京市积极支持京台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年每年邀请台湾文化演艺界及文化产业界有关人士和团体来京交流,举办演出、展览、论坛和参访交流等活动。2007年起在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专门设立了“台北主题馆”,2008年实现成交额达到1800万元人民币。目前,在京台湾文化创意从业人员约2000余人,涉及影视制作、音乐制作、KTV娱乐业、古玩贸易、视觉艺术品收藏与贸易、婚纱影楼、数位休闲娱乐业、运动健康休闲业、图书出版业等多个领域。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随着近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京台各项交流合作呈现出怎样的态势?
吉林:随着两岸关系和北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京台两地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呈现了宽领域、深层次的良好发展势头。北京已经成为广大台湾同胞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和学习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据统计,2000年到现在的9年间,来京旅游的台湾同胞已达165万多人次。全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近2500家,实际利用台资30多亿美元。这些企业涉及现代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发展迅速,中芯国际、威盛电子、富士康等科技企业在北京高科技产业已占有一席之地,统一、联华、旺旺等食品企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君太百货、新光三越、蓝天百脑汇等百货物流业享誉京城,国泰人寿、新光人寿等已率先在京开展金融保险服务。2008年京台两地贸易总额达到48.13亿美元,同比增长67.2%。
北京还是台湾学生在大陆就学的首选之地,目前在京就读的台湾学生有2000多人,主要分布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和重点高校。广大台湾同胞来到北京,不仅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结交了很多好朋友,逐渐融入了北京的社会和生活。
与此同时,北京市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和广大民众对与台湾同胞的交流交往也表现了很高的热情。赴台交流项目与人员逐年增多,仅2008年因公赴台就有近1500项、5300余人,交流活动覆盖教育文化、城市社区、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社科法律等多个领域。台湾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以来,北京市有18个旅行社获得组团赴台旅游资质,超过3万人到宝岛台湾旅游观光。我们相信,只要双方共同努力,京台之间的交流将更加深入,合作将更加广泛。
记者:北京市始终把促进京台交流合作当成一件大事,积极为京台同胞交流合作创造条件,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吉林:的确如此。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多次会见台湾各方面人士,出席京台交流重要活动。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着力打造了十几个京台交流活动品牌,覆盖30多个行业,形成“政府搭台、行业对接、青少年交流长期开展”的交流合作模式,为两岸同胞的广泛联系、深入合作搭建了平台。
“京台科技论坛”自1998年起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成为京台两地科技和工商企业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为实现京台科贸双赢、经济优势互补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该论坛首次在台湾举办,北京8家行业协会的112人参加,是历史上北京最大规模的赴台经贸交流活动,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和好评。自1999年起每年举办的“京台青少年交流周”,已吸引了大批台湾青少年学生到北京参观、游览、考察。去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特别邀请台湾学生参加奥运研习营和志愿者体验营活动,促成了一批京台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深了京台青少年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京味文化之旅”连续八年赴台,将京剧艺术、老字号商业文化、民族器乐、民间绝活等北京传统文化介绍给台湾民众,成为京台两地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还有京台文化节、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京台文化创意产业论坛、京台基础教育论坛等各具特色的交流活动,每年都定期举办,架起了京台两地相关领域和专业人员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加强了相互了解,有力地促进了合作发展。
记者:北京市的“市长接待日”在台商间广受好评,在服务台胞方面,北京市有何独特亮点?
吉林:你说的没错。北京市从1995年开始,每年组织“市长接待台商日”活动,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现场听取、解答和解决台商提出的问题,目前已举办了18次,成为在京台商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渠道,受到广大台商朋友的赞誉。为进一步方便台商来京投资兴业,我们还建立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台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台商投资享受“一站式”快捷服务。还专门成立了台商服务中心,开通了台胞服务热线和服务信箱,创建了“北京——台湾在线”网站,出版了《台胞来京实用资讯》手册。通过这些措施,在贸易通关、企业注册、企业用工、企业贷款、子女入学、入境出境、驾照办理等方面,为台胞提供多方位、多渠道的便利服务。从2005年开始,市政府每年为在京60岁以上的台胞发放生活津贴。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京台资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出口生产企业面临一些困难。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台资企业的工作,并组织10多个部门举办“北京市帮扶台资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大集”,面对面听取台商意见,积极帮助解决困难。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为台资企业落实了就业补贴、人才奖励、住房补贴、拆迁农村劳动力补贴等政策,还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征土地、融资审批等方面给予了多方面的帮助。
近年来,北京市先后制定出台了《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若干规定》、《优化涉台发展环境若干措施和责任分工》、《关于促进京台农业合作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简化台胞子女在京中小学就读手续的通知》、《台湾同胞在京购买多套商品房办法》、《加强涉台投诉协调工作意见》等十几项政策,并下大力气抓好落实,为台胞在京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我们还建立了由市台办牵头、32个部门参加的台胞投诉协调工作机构和保障机制,努力做好台胞投诉协调工作,帮助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台湾同胞的投诉100%得到受理回复,每年结案率都达到90%以上,许多台胞来信对此表示感谢。
记者:站在两岸关系新的历史起点上,请您谈一谈对京台交流合作的展望。
吉林:当前,两岸关系已进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形势下,京台两地交流合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要倍加珍惜已取得的成果,一如既往地继续大力推动京台之间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打造两岸交流的“首善之区”,努力促进两地共同发展与进步,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做出新贡献。(北京市台办/李徽)
吉林简历:
吉林,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副书记、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书记,北京市密云县委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市委政法委副书记。2007年5月任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