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纵论:中国经济三个30年的特点与任务

时间:2009-09-30 13:04   来源:新华网综合

前30年:经济在大起大落中曲折前行

  主持人(邹民生):这两天央视的新闻报道,总有大阅兵的准备花絮。人们期待着60大庆的崭新气象。我们就来看看这一甲子的经济波澜。先从前30年谈起,有哪些历史的必然性在里面。

  嘉宾 杨英杰(中央党校副教授)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经济成就巨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六十年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十年,后三十年。

  前三十年的功绩在于,建成了为进一步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基本工业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是在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下实现的,与此同时,农业、轻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也可以说这种滞后是不得已的牺牲。

  历史不可以从头再来。但即使重新再来,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决定了中国还是必须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必须实行计划经济、扭曲生产生活资料价格以确保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我们的失误是,在工业体系基本确立,特别是在核保护伞已经形成,已经不惧外来威胁会打断中国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状况下,没有摆脱前苏联模式的影响,仍然坚持计划经济的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的顺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有企业若是以一种盈利性而非公益企业而存在,就必须生长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中;二是意识形态因素,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前三十年的经济体制不可能转向市场经济。

  若要真正实现经济体制的转轨,必须等待时机,正如凤凰涅槃,中华民族必须经历一场炼狱之火的洗礼,才能重新踏上历史发展的正常轨道。

  嘉宝 邓聿文 (《学习时报》副编审):今天回过头来总结这段历史,一条基本的经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和工业。虽然这是被当时的客观环境所逼出来的,但也说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要搞工业化,必须立足于自己,指望外援,或者通过买技术来实现工业化,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

  当然,这30年的教训也是深刻的。比如,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到现在都未能打破,这不仅于农民不公平,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加剧了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教训是,在这30年中经济经历了大起大落,主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造成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经济的严重损失。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虽然在后30年也发生过,但前30年表现尤为明显。据统计,前30年经济增长率曾经历5次周期波动。其中后三次波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与波谷年份的经济增长率,其峰谷落差竟然在15.6个百分点至48.6个百分点之间。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要闻 时政新闻

编辑:田云鹏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