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向大会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朱继东)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1日公布后,迅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和思考的重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倪邦文在12日的政协小组讨论中指出,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机构改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国家机关干部的能力素质能否及时跟上至关重要。因此,在机构改革的同时,同步推进领导者核心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倪邦文委员认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政府自身的转型——由管制型转向服务型,由经济建设型转到公共治理型,实质上是对上一轮国家机构改革的再深化,是对政府管理体制的再调整,是对行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再协调和再优化。不难预见,随着大部门体制的建立,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管理、协调、指导、监督、服务任务更加繁重,对国家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必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倪邦文委员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执政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机构改革后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取决于人,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因此,提高领导者的核心能力已迫在眉睫。当前,要把提高领导干部的核心能力摆上重要位置,以适应机构改革的需要,这是由国家机关肩负的责任决定的。领导者职位越高,担负的责任越重,能力建设的要求就越高。”
倪邦文委员指出,必须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相比还有不适应的地方。能力素质不适应,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我们对能力素质的要求和标准还不够明确具体,对干部考评的思路、理念、方法还比较传统,评价方式上定性多定量少,考评标准差异化不强,考评结果缺乏针对性、客观性,导致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倪邦文委员告诉记者,没有量化就没有科学化,只有个性化和差异化才是科学化。由于自己直接从事干部管理工作,所以在实践中一直在思考探究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而考评领导者核心能力为解决这些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
倪邦文委员介绍,近两年来他连续读了两本书——《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和《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考评实践》,并一直跟踪和关注关于领导者核心能力这一创新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实践运用。目前经过实践检验,这个理论已基本成熟。理论的拓荒者周新民是一名直接从事干部管理的实际工作者,他在准确把握国有企业共性和个性的基础上,首次对领导者核心能力概念进行了系统阐释,对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明确界定,并探索形成了核心能力模型、考评和塑造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应用体系,为领导者核心能力识别、评价和塑造设计了一整套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成功运用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对其下属5家特大型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了核心能力考评试点。试点结果表明,无论是核心能力理论模型、考评方法体系,还是统计分析软件,均经受了实践的检验,顺利完成了从理论成果到实践成果的跨越。为此,在工作中他曾多次反复研究如何尽快将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这一创新成果应用到自身工作实践,因而对考评领导者核心能力的优势、价值和前景有比较深刻的感受。
倪邦文委员最后呼吁,领导者核心能力建设是一个事关党执政能力建设成败的重大命题,仅靠少数人无法承担和完成这个重大使命,建议以这次机构改革为契机,尽快由中央组织部等职能部门牵头成立国家层面的专门机构,协调深化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研究,推动考评实践工作,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业、部门和地区进行试点,并进一步总结经验,统一指导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考评标准和办法,使领导者核心能力研究探索成果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