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卫星元宵节要避月食 提前调整轨道成功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杨冰、孙彦新)嫦娥一号卫星于27日23时50分48秒实施轨道调整,发动机点火60余秒,卫星轨道 抬高近两公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说,这是为了应对23天后将要出现的一次月食。
朱民才说,2月21日将有一次月食,而这一天正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届时,整个月球以及绕月卫星都会被地球挡住阳光,预计时间为三到四个小时。这次轨道调整后,预计卫星在地球阴影中的时间将缩短至两小时左右。
嫦娥一号卫星主要依靠太阳照射太阳能帆板供电,尽管星上装有蓄电池,但蓄电池只能保障短时间供电。
“提前20余天调整轨道,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燃料,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轨道动作太大对科学探测产生影响。”北京飞控中心轨道室主任唐歌实说。
据这个中心轨道室副主任刘从军介绍,嫦娥一号卫星各项科学仪器工作正常,正在按原计划开展相关的科学探测活动。月食期间,星上个别科学设备将暂时关机,整体而言月食对卫星工作影响不大。另外,卫星在今年8月还将遇到一次月食,也会提前调整轨道。
嫦娥一号卫星轨道控制精度达万分之三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杨冰、孙彦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28日传来数据表明,嫦娥一号卫星各项设备工作正常,正在距月球200公里的工作轨道上飞行,轨道精度与理论值的误差仅为万分之三。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轨道室主任唐歌实介绍说,目前测量到的卫星轨道数据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月球轨道入轨精度优于千分之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卫星通过12天飞行,到达月球时间与预期时间仅相差20秒。这表明我国具备对距地球38万公里的卫星进行精确测控的能力。
嫦娥一号卫星在入轨到环月的飞行过程中,轨道室综合利用各类测量数据计算轨道120余次,轨道控制精度达到百米量级,大大优于设计要求。
飞控中心轨道室副主任刘从军介绍,对高速运动的卫星而言,每一秒的位置和姿态都有重大变化。嫦娥一号卫星与地球的通信有一定延时,使轨道测量和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
轨道室目前每天都要对卫星进行相应的轨道维持。唐歌实说,由于轨道室自主研发了“测量数据修正处理系统”“实时误差分析系统”等软件,轨道维持工作不仅简单易行,还十分精确。
嫦娥精确飞行表明我深空探测飞控能力实现零的突破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杨冰、孙彦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室主任唐歌实28日接受采访时说,嫦娥一号卫星运行至今的各种轨道数据表明,我国深空探测飞控能力已经实现零的突破。
月球是十分不规则的圆球,绕月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受到的月球引力差异较大,探月卫星的飞行控制对我国而言一度是个空白。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轨道室在不到3年时间里突破高精度定轨、地月转移轨道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探月卫星必须解决的远距离测控、高精度测量等重大技术难题。他们还首次实现了国内航天测量网、天文测控网和欧洲空间局测控网的无缝衔接。
嫦娥一号卫星奔月途中,原计划需要200余公斤燃料进行的3次中途修正。由于轨道控制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结果只用10公斤燃料一次达到轨控效果。比原计划节省了190多公斤燃料,相当于卫星绕月飞行两年所需燃料。
唐歌实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的轨道确定、轨道控制、计划生成和动力学仿真等测控应用软件均为自主研制,包括了60多个进程,4300多个模块,35万行源程序。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轨道室目前正在进行探月二期工程和深空探测后续任务的相关论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