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五大系统并行,实现中国航天产业化发展

时间:2010-11-24 14:12   来源:中国网

嘉宾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我是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中国现在通过嫦娥二号工程未来也想带动国家航天科技或者是产业化的发展,未来通过嫦娥二号探月工程可能会击发我们在这方面科技进步,会对中国未来航天产业有没有未来可以前瞻到的、预测到的进步,或者在国际上。我知道我们国家是航天大国,但是不是产业大国,所以想请你们预测一下。

  栾恩杰:我们离产业化距离太远,发展中国家搞这么多航天,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很快提产业化对科学技术发展压力很大的话,恐怕对我们的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因为我们产业化做的不好。但是并不是说我们航天没有开始产业化的步伐,比如我们现在从应用卫星来看,我们一直说应用卫星要把应用成果作为非常重要的题目提到航天面前,我们航天要满足于发射成功,实际应用就是产业化的前端,没有应用的推广上哪谈产业化呢?从应用卫星来看,比如现在气象卫星,产业化非常好,因为气象卫星已经成为服务状态。现在我们的卫星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的卫星寿命也开始达到8年、10年,这个就为我们今后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

  从气象卫星来看,我们连续工作叫风云一号,我们头等上的同步卫星是风云二号,我们卫星轨道惯性空间是不变的,可是地球在转,一天转一圈,所以(集轨)就可以全球的观测。结构卫星就给全球变化信息,这样我们卫星气象数据获取,我们国内就有两个信息源,一个是全球信息源,一个是当地的信息源,这样为气象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很高的依据。

  现在还有很多应用型卫星,比如海洋卫星,海洋品质变化,包括齿槽,包括海的气象里,在海洋表明所能够呈现出来的参数、特性可以记录下来判定海洋的过程,也为我们经济建设服务。

  我们国家的气象卫星已经作为世界的卫星系统的一个成员,我们国家的卫星可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日本的气象卫星也是很中国的部分,再一个是印度,这样有三个国家在亚洲地区放星星。因为中国卫星没有连续送上去,所以不能完成本地区的情况,所以引起了亚洲国家能不能充分发挥国际应用卫星的潜能,为全人类服务呢?所以风云二号卫星也是作为全球信息系统里的一个卫星,也叫做连续运行形成了一定规模,如果产业化按照航天本身赚的钱或者是GDP来评价,我们放的星越来越少,因为放了没有用,不像买别的,我们一个星要搞好了十年不换才是好的,如果是天天换,年年换,活没有干多少就麻烦了。所以航天需求就看为国民经济建设,科学基础发展做了哪些推动和为国民服务的事情,从这个概念上来说, 我们的应用卫星已经开始产业化发展。已经为我们国家服务,也为社会服务。

  包括搞的第二个导向系统,我们叫做北斗,美国叫GPS。我们国家是区域的,到2012年我们就可以完成亚洲地区区域导向,等到2020年左右,如果我们国家把导向做到30几个卫星,我们就可以做到全球导向系统,就可以为我们的渔船,为我们的飞机,为野外工作的人,迷路的人,陆路交通、水陆交通提供导向服务,那个时候就可以说我们中国有独立的导向系统,它如果搞好了地面带动量很大。比如你们拿手机,我们现在用东方卫星在完成我们的空间任务,但是上面写的都是通讯部,不在航天,说航天提供了基础设施,产业过程在二次开发,在各个行业领域里,能够把我们的产业化搞好,要像航天要科技成果,要像应用做产业化的成果,这样呼声的推动,我们国家航天也起来了,应用也起来了。就是说嫦娥能够有什么GDP?这个没有,这个全世界没有,因为都是花国家的钱,包括俄罗斯大量投钱开始对月亮探测,美国去了人,一共去了12个人,拿回来300公斤的月亮石头,他们在分析研究,以后我们的人拿来石头要好好的研究,所以科技的东西可能目前还看不到月亮工程的产业化。所以我们的嫦娥工程一定要突出,一定要反应中国人的能力,中国人能够去月球的能力,就是表达一下我有能力。表现一个国家航天成果是什么呢?进入太空的能力!包括同志们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往更远的地方走走,就看你干不干了,所以这是一个是要表现我们有能力。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