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嫦娥”奔月 中国圆梦

时间:2010-12-27 15:39   来源:生活新报

    奔月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继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今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升空,又让中国航天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其实,探月工程离我们并不远,人类必须要拓展生存空间,而起步就是探测月球。 月球紧邻地球,一直被视为地球的“行宫”和“第八大洲”。自古以来,多少诗人和画家,用美妙的笔墨描绘过它,赞美过它,民间也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俗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月球的自然规律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月亮盈亏不仅造成地球上潮涨潮落,最新研究还表明,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块间发生地震的导火索。嫦娥奔月,这个古老而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故事,如今与中国伟大的探月工程联系起来,不再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未解之谜。

    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疑问:月亮离我们有38万公里,为何我们要花这么大力气去探测月球?除去科学意义之外,探月工程究竟会给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还是只是为了体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如果没有卫星,我们就打不了电话,上不了网、汽车的GPS也不干活,无法知道天气变化……这样一说,可能更直白一些。是的,嫦娥卫星探月工程,并非高端得遥不可及,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人类月球探测的脚步从未停止。而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重大进展,它不仅仅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还关系着民生,对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重大意义。

    事件回放

    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于2004年1月正式立项,被称作“嫦娥工程”。该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绕月探测、月球三维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全球含量与分布调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2010年12月21日14时50分,嫦娥二号卫星首次遭遇月食,面临巨大考验。卫星在月食过程中长时间处于阴影中,其设备将直接面对太空零下200余摄氏度的环境,经历长时间的低温考验。此外,经历月食的过程中,国内测控站不能全程跟踪和控制卫星,靠卫星按照预先设定的流程控制指令,自主执行,这也是个严峻考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有条不紊地对卫星实施了控制,约3个小时后,卫星顺利走出阴影区,安然度过月食考验。

    本版稿件 本报记者 李茜 陈会菊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