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又是一年群贤聚首时。再过一个多星期,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及商界、学界精英又将云集风景如画的滨海小镇海南琼海博鳌,出席在此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
今年,对于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自2001年成立至今,它已走过10年的不平凡历程。1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日益活跃而重要的角色,从博鳌小镇发出的声音,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我国一个对外交流的国家平台,成为海南对外开放和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它的成长,也催生了会址所在地博鳌跨越发展的奇迹。
把海南建成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之一。在博鳌亚洲论坛10周年之际,本报推出《博鳌亚洲论坛10周年观察》系列报道,回顾和梳理博鳌亚洲论坛的成长之路。敬请读者关注。
“相对于达沃斯的寒冷和阿尔卑斯的高山,博鳌向太平洋的广阔海洋敞开着。”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一句充满诗意的话语,其实也代表了“亚洲大家庭”的心声。再过一个多星期,世人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将在博鳌拉开帷幕,这也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以来的第十届年会。
1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这只巨大的“麦克风”正在把亚洲声音传向世界。
博鳌亚洲论坛的成长,是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和平崛起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必然。它向世人表明,亚洲有实力构建一个非官方、非赢利性、定期、定址的国际组织,中国有能力构筑面向世界的讲坛,海南有实力依托论坛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交往平台。
面向世界的“亚洲麦克风”
亚洲的崛起,特别是东南亚“四小龙”的快速发展,曾经引起全球高度关注。但上个世纪后期,亚洲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却是因为金融风暴。
1997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放弃十多年来泰铢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泰铢贬值引发了金融风暴。不久,这场风暴扫过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金融风暴使亚洲各国认识到,亚洲需要构造一个汇聚政商学界精英的对话平台,共商应对亚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计。
环顾全球,世界各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已相继加快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欧盟和欧元区的合作不断扩展、深化;美洲、非洲都相继成立统一组织;亚洲虽有东盟10国、“10+3”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等多种机制,但相比之下区域合作仍相对滞后。
机遇的到来有时是那么突然,却又在情理之中。1997年7月,在一个海南万泉河畔充满诗意的日子,在海南博鳌投资多年的蒋晓松与私人朋友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夫妇、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在他新开业的博鳌乡村高尔夫球场挥杆。那白色的小球呈弧状飞出,也飞生了一个让中国、让亚洲,也让世界为之瞩目的设想——创建博鳌亚洲论坛。搭建一个亚洲人说话的平台,让世界倾听来自亚洲的声音!这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眼界不断开阔、条件不断成熟的过程。1998年8月,拉莫斯、霍克、细川护熙和蒋晓松在马尼拉举行会晤并发表《马尼拉宣言》,酝酿和倡议成立博鳌亚洲论坛。
《马尼拉宣言》一出,亚洲国家反应热烈。此时,作为亚洲自我身份觉醒标志而被载入史册的万隆会议已经过去快半个世纪,亚洲一体化进程荆棘丛生,不尽如人意。即将跨入21世纪的亚洲,正需要这样一个汇集亚洲声音的机会。回忆于此,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论坛是研究亚洲问题、凝聚亚洲共识、发出亚洲声音的一个地方。”
在海南博鳌成立一个国际会议组织的想法,得到国家领导人及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而3位前政要所拥有的深厚人脉资源,以及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亚洲各国的积极参与,使得博鳌亚洲论坛的筹备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势如破竹。
2001年2月27日,由25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共同发起、非政府性的博鳌亚洲论坛正式成立。《博鳌亚洲论坛宣言》郑重宣示:“中国海南省的博鳌是论坛的永久所在地。”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参会并发表演说,他亲笔题诗:“万泉气象新,水阔晚风纯。四海群贤聚,博鳌更喜人。”不但描绘了论坛的清新特点,而且表达了他对论坛的期望和祝愿。
这是用开放的心态构筑起来的一座面向世界的讲坛。一时间,群贤毕至,举世瞩目,博鳌这个曾经的静谧小岛从此就再也没有冷清过。
面向世界的“全球思想库”
“国际色彩、民间色彩、经济色彩”,构成了博鳌亚洲论坛在亚洲的独特性,也构成了它在世界的不可替代性。如今,论坛已成为国际风云人物的大型派对,吸引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等纷至沓来。而每年传出的智慧之声、先知之声、探索之声,更是博鳌亚洲论坛的真正价值所在。
博鳌亚洲论坛的生命力、影响力,体现在它对全世界热点的关注上。周文重认为,要让博鳌亚洲论坛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研究新问题;第二要结合亚洲和亚太地区的实际,使亚洲国家或者亚太地区国家能够在世界发展问题上拥有更多发言权。
因此,论坛年会的成功与议题设置是分不开的。“每年年会都会抓住当年新鲜、敏感、急迫的问题,召开专门的议题或分会活动。”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副院长姚望,近日在北京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2003年,在世贸组织坎昆回合谈判失败、全球化推进遇到障碍的时刻,论坛年会及时把亚洲一体化作为主要课题,提出“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主议题。会议提出的“开放的地区主义”,事实上促进了亚洲次区域合作的进程。
当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论坛2009年年会提出了“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的主议题。
周文重说,“绿色复苏”话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后来夏季达沃斯论坛也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该论坛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可以说,亚洲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在了世界经济的前列。
当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亚洲地区社会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论坛2011年年会提出了“包容性发展”,将探讨如何让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利益惠及所有国家,让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惠及所有人,这也是亚洲经济在实现多年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所面临的全新挑战。
“除了大主题外,论坛还安排了各个针对性更强的专题会。”姚望说。非典爆发时期,论坛第一时间召开非典国际会议,及时发布非典对亚洲经济影响将十分有限的重要信息,对当时稳定人心起到很大作用;非典过后香港旅游一蹶不振,论坛又及时联合世界旅游组织举办香港国际旅游论坛,为重振香港旅游大都市形象献力;在东南亚大海啸挟势而来时,论坛安排了海啸国际论坛,讨论其对亚洲影响并发动国际援助;在石油价格不断波动时,论坛召开能源会议讨论石油价格问题;当亚洲出现人力资源问题时,论坛召开亚洲教育论坛,讨论亚洲各国的区域合作与人才培养……
博鳌亚洲论坛的历次大会,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热烈赞扬。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致信说:“博鳌亚洲论坛的成立,证明了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各国共同努力,全球性关注的问题才能得到积极的应对。”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博鳌亚洲论坛将成为推动和解决亚洲各国之间社会、经济、政治和其他问题的力量。”
这些来自联合国、亚洲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代表了亚洲各国的广泛心声与殷切期盼。就像博鳌亚洲论坛前中方代表陈锦华所说的,“这些愿望正在变成积极行动,变成亚洲各国都接受的一种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