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点,芦山县城老城区,几十年的卤鸭店重新飘出了香气。在新城区的安置点,也陆续升起居民自家的炊烟。震后第四天,芦山县居民的生活在复苏。
三家拼灶 吃上家常饭
昨日的芦山县新城区,氤氲的雨中,一缕炊烟袅袅升起。两顶帐篷之间,液化气与炉具相连,左边,白菜汤在翻腾,右边,炒腊肉在飘香。
这里即将迎来正宗的家常味午餐,三家人都冒雨钻出了帐篷。凌新武和凌新强是兄弟,他们之前与凌国芳在老城区城南路相邻而居。地震后拿到社区分发的帐篷,三家人也安置在一起:兄弟两家挤一个大帐篷,凌国芳一家则住“对门”。“缺食物的人那么多,我们想为志愿者们减轻一点负担。”凌新武说,地震发生后第二天,他们便去城外把自家种的菜全部采摘回来,后又从家中搬出液化气。前天,三家人就一起开火,吃上了震后的第一顿家常饭。
震后第四天,日子在继续,沿新县城主道而下,帐篷外的炊烟陆续飘升。芦山居民也开始在安置点,重新打点起自己的生活。
抢出商品 “超市”开业
恢复生活的同时,县城的一些商户也开始重新经营起自己的生意。超市、五金店……几乎每一条街,都有重新开业的商家。
约红艳就是这样的商家之一,她在芦山中学旁边搭了个窝棚,将她冒着余震从自家超市抢出来的商品摆开销售。“有什么办法,只有从头再来。”约红艳虽然难过,但不灰心。她还有一家老小,尽量把抢出来的商品换点钱,好重新有资本起家。
重新开店,约红艳也有更周到的考虑:“县城除了当地受灾户还有外来的救援者,大家都物资短缺。”她把军用胶鞋摆在“店”外,遇见实在困难的人,就不收钱。深夜,时有熬夜的司机驾车来往,她也会给捎上一包香烟,“提个神也好”。
老店重开 生意好过震前
中午时分,住在老城区东街的居民闻到了一阵熟悉的卤菜香——开了几十年的老店“蒋鸭子”重新开门了。“蒋鸭子”门口排起了来买鸭子的长队,老板娘李大姐看着锅里12只黄灿灿的卤鸭,用铁签试探了一下有几成熟。“还得再等十分钟。”她让大家不要急。
地震让李大姐家损失严重,房屋已经不能住人了,家里的财产也没有抢救出来。但一楼的店面相对完好,还有100多只鸭子存放在店里。“一方面,不把它们卖掉怕坏。又想到这几天大家天天吃方便面过日子,也想让他们打打牙祭。”前天,李大姐的店重新开张了。凌晨零点烧火,然后睡到早上五点开始卤鸭子,第一批鸭子上午八点就能卖出去。
生意甚至好过以前。她估摸着,“中午应该就能把所有鸭子卖完”。
最后一批卤鸭卖出后,铺面、货物补给都成问题,李大姐心里也有着自己的打算:“重新修房子以后,肯定还会重操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