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燕:身为普通打工者代表 要对得起农民工群体

时间:2013-02-28 15:18   来源:中国网

  2013全国“两会”特稿“代表的分量”之二

  编者的话:他们是敢言者,更是行动者。他们有感性的关怀,更有理性的思索。他们为推进中国的点滴进步,凭良心撰写每一份议案建议。他们深知光环下的责任,更体味“代表”二字的分量,所以他们坚持脚踏实地地说出每一句话。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临近,本网推出系列特稿——《代表的分量》,为您讲述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

  胡小燕,广东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员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8年,胡小燕从四川老家到广东佛山打工,从锅炉工做到窑土工。2002年,她应聘进入广东三水新明珠建陶公司,从最基层干起,通过竞争上岗成为车间副主任。2008年,她成为第一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民工。

  身为农民工中的一员,她深知这一群体的不易与尴尬境遇。2010年,胡小燕提出:政府出资修建农民工公寓,每套5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一两千元钱发售,让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户口能跟随落户。2011年,广东开始实施新政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也可以享受保障房。

  “如果做地不好,就对不起农民工这个群体”

  谈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的心情,胡小燕说,“不是没想到,而是根本不相信。”胡小燕说:“我当时还没有意识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个消息的重要意义。一直到2008年2月16日去珠海培训,才知道人大代表应该做什么。那时一下就觉得责任太重大了,如果做地不好,就对不起农民工这个群体。”

  身为一个农民工,农民工遇到的问题她几乎都遇到了。因此,从2008年到2012年,胡小燕一共在全国“两会”上提了17个建议,全部与农民工有关。

  其中,2010年胡小燕提出:政府出资修建农民工公寓,每套5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一两千元钱发售,让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户口能跟随落户。

  该建议一提出,会场上便窃窃私语,甚至有人不以为然地笑出声。然而到了2011年,广东开始实施新政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也可以享受保障房。

  现在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各地要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镇居住的农民工逐步纳入以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并按农民工占本地常住人口的比例,划出一定数量的保障房,通过积分制保障农民工平等享受住房保障待遇。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出资建设农民工公寓,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由政府长期整体租赁的方式,将其纳入统一公共租赁房管理。

  新政策将积分入户对象由原先的农业户籍务工人员扩大至城镇户籍人员,调整了有关学历和职业资格及缴纳社保年限的分值。分值差距逐步缩小,普惠程度越来越广。

  “他们骂我,说明我的工作还没有做好”

  当选人大代表后,胡小燕私人时间更少了。“我每天上午8点上班,下午18点下班,并且周末也要上班。晚上20点上网到零点。跟人沟通,回复邮件,看资料,家务活都是老公干,米、油多少钱一斤我都不知道。”

  2008年3月,胡小燕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和QQ号。这使她有更多的机会与全国各地农民工交流、倾听他们倾诉。这也成为人大代表履职的创新之举。

  但随后,胡小燕就发现,公开手机号与农民工沟通的方式根本行不通。“3月21日凌晨三四点,手机就开始响个不停。充了三次电,还是很快没电,根本没法接电话。”从这天开始,胡小燕的手机天天被打爆,每天都有上千个未接来电和上千条短信,每天两块电池换着用还是经常被打到没电。

  一开始,胡小燕还每个电话都接。到后来,每天凌晨三四点手机仍然响个不停,她根本无法睡觉,第二天上班也是头昏脑涨。很多来电还是骚扰电话,其中有一个人先后换了8部电话打给她闲聊。无奈下,胡小燕只好关机。

  承载农民工厚望的“代表”竟然关机,而之后因为胡小燕的QQ号被盗,农民工通过网络也无法联系上她,这让很多农民工大为光火,有人甚至发短信骂她。她坦承,外界的不解和谩骂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让她经常夜不能寐,有时候会忍不住一个人在屋里大哭一场。

  但平静下来的胡小燕会这样想:“换位思考,那些农民工都是电话打不通才发短信过来骂的,换了我也会生气的。农民工们打电话向我倾诉说明他们相信我。他们骂我,说明我的工作还没有做好,所以我要争取做得更好。”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