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3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闭幕。为期10多天的“跑会”生活结束了。
3月10日,汪洋在广东团分组讨论时说“有些记者不够朋友”。这句话让我更加有意识地在思考:我们该怎么“跑会”。
记者采访时问过6位政协委员关于“委员履职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的问题,在他们的回答中都提到一个关键词:“责任”。我想,委员履职要讲责任,我们记者“跑会”也要讲责任。
“责任”,可以大写,可以小写,这就取决于记者如何看待上会采访了。我作为一个多年参与后方两会互动策划的老编辑,首次“跑会”,从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应对自如。我想,这个过程中自己有意无意地在书写“责任”。
“善待媒体”,是媒体对采访对象、监督对象的一种期望。“善待委员”,这应该是委员对于上会采访记者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了。
因为,只有在相互善待中,采访才能继续、对话才能深入。对委员而言,接受采访可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建议;对记者而言,采访是“跑会”应尽的本分。
我在采访中,如果遇到了自己不熟悉的政协委员时,通常采取了先询问委员关注点,交换联系方式,积极备课、尽可能地熟悉委员关注的问题的方面,然后约访、采访,甚至二次采访等一个看似复杂漫长的过程。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觉得,委员同意和你谈他的关注点,就是对你的尊重;如果同意交换联系方式,意味着期望你的采访。在这种情况,如果草草准备、甚至没有准备地采访,至少在“心理”上对委员是一种不尊重,在实际采访中就很难互动起来。深入的采访,需要双方沟通中坦诚以对,需要双方在互相信任中智慧碰撞。如果连尊重都做不到,信任就无从谈起了。尊重是记者“跑会”最基本的要求了。
委员接受采访,我尊重他;委员不接受采访,我同样尊重他。因为这是委员对待媒体的基本权利。这就如同你要采访这个委员而不采访那个委员,这是你的权利。只不过记者在行使这个权利时一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跑会”的责任。
“跑会”对我来说是挑战,挑战自己的知识面、挑战自己的沟通能力,挑战自己的连续“作战”能力。在一次次成功的赢取采访机会后,我拥有了自信;在一次次愉快地沟通采访后,我担负起了责任;在一篇篇稿件审核发布后,我收获到喜悦。在一次次被拒绝采访后,我获得了重新发现自己不足的机会,我正视并珍惜这种“拒绝”。为什么呢?拒绝我的委员为何没有拒绝其他记者的采访呢?我想,多从自身上找找问题,也许被拒绝的次数会减少。
我们记者“跑会”辛苦,委员上会同样辛苦。我见到好几个委员,他们都说自己晚上一两点睡觉。委员们除了开会、讨论、还要接受记者的采访。我们对委员应该多一份理解。
“跑会”,对我来说是收获感动:有委员为了方便我的时间安排而早晨七点半接受采访;有委员刚从医院检查完身体饿着肚子而接受记者采访;有委员为了让我写稿视野宽广些,宽容地理解我对他长达一个小时的“延时采访”……
我们该怎么“跑会”?我认为应该带着责任上会、从学会尊重做起,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专业敬业,多一点渴求进步的欲望,你的“跑会”生活或许会五彩斑斓。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