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专题  >   时政  >   2013  >   两岸共圆中国梦  >   最新消息  >   正文

向世界展现“中国梦”(文化问答)

2013年04月18日 10:35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今天,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和现实需求。为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概貌、对外文化交流的未来方向和热点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

  记者:随着美术馆、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广大公众亲身体验到了文化发展的福利,享受到文化服务的便捷,能否请您谈一谈近年来深化改革为公共文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赵少华:近年来,文化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文化改革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文化改革方面,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文艺院团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公共文化方面,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不断推进,随着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文化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通过不遗余力地抢救和生产,加快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使我国自然、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地保护,民间文化艺术得到了繁荣发展。

  记者: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被比作“双轮驱动”。作为朝阳产业,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请问今后的发展有哪些重点规划?

  赵少华:一是通过出台政策和指导服务,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推动扩大投资和出口,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增强多样化供给能力。二是加快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增加文化创意附加值,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三是推动实行差异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使民族民间演艺、民族民间工艺品、地域特色文化体验、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等特色文化产业群不断涌现,实现“文化富民”。

  记者:近年来,对外文化交流多姿多彩,在国际舞台上引发了一轮广泛的“中国风”、“中国热”,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赵少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心下,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可以用五个变化概括:第一个变化是,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共同构成国家间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支柱。我们推动建立中美、中英、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深化了中俄、中日、中德等双边文化磋商机制,促进了与欧盟、东盟、上合组织等区域性多边合作机制下的人文交流。在全球举办的重大文化交流活动覆盖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了数千万外国民众和华人华侨关注、参与。

  第二个变化是,国际文化领域合作不断深入,中国成为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力量。通过参与国际文化合作,举办中欧、中非、上合等区域内文化高峰论坛、部长级会议,凝聚了与欧美、周边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共识,为我国在国际文化舞台赢得了话语权、影响力。

  第三个变化是,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企业和产品迈向国际舞台。通过加强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扶持、信息服务和中外文化产业合作,推动了贸易平台建设和出口模式的提升。通过文化“引进来”,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注入了新活力。

  第四个变化是,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公众更加便捷地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目前,正式对驻在国开放的中国文化中心已达13个。此外,我国正与30多个国家商谈在未来几年内设立中国文化中心。

  第五个变化是,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更加广泛,文化成为连接海峡两岸人民最牢固的精神纽带。通过以文促情、以文聚心,不断促进港澳地区人心回归,增强台湾同胞中华民族认同,加快实现港澳台与内地文化融合。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能否请您谈一谈今后对外文化交流的重点方向?

  赵少华:一是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统筹,不断延伸对外文化交流领域,丰富对外文化的科学内涵,加快对外文化工作的全球布局和战略体系建设步伐。

  二是引领更多中国符号的文化品牌迈向世界舞台。通过深入举办中国文化年、“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打造对外文化名人、名作、名团,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在全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是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繁荣和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和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不断推动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化企业和产品健步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是促进中外文化思想对话、交融和交锋更加深入、频繁。通过思想文化论坛、文明对话机制等方式,推动中外文化间的对话与沟通,努力缩小“文化逆差”,消减“文化折扣”,使外界对中国文化有更好的理解、更多的认同与更大的尊重。

  总之,通过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我们要向世界展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和美好愿景,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