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专题  >   时政  >   2013  >   两岸共圆中国梦  >   回望·中国路  >   正文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2013年04月22日 09:11 来源:南方周末 字号:       转发 打印

  编者按

  本次两会上,国家领导人即将完成新老交替。事实上,71岁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多次提到“告别”。

  十年奔走,十年辛劳。温家宝领导的两届政府,正当中国转型的关键时期。十年功过毁誉,且待后人评说,正如他退任之前所言,“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本期两会专题报道中,南方周末将目光投向这位老人,关注他这十年的执政之路,追溯他政治人生的种种细节,回望他的泪水与笑脸,焦虑与遗憾。

  温家宝任总理期间,中国经历了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总量居世界第二;这十年,民生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广覆盖的社保、医保体系。

  温家宝上任伊始就取消存在多年的总理办公会。这是一个找不到法律依据的会议,却决定了诸多重大事项。十年期间,温家宝依法只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2013年3月5日,温家宝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近两个小时的报告结束时,掌声持续时间很长。

  温家宝转身向大会主席团鞠躬致意,结束的掌声再次响起。温家宝再度转身,向全体代表三鞠躬,代表们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回望温家宝的十年总理路,中国经历了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总量居世界第二;这十年也是物价和房价不断上涨的十年,是民生工作最具突破性的十年——建立了广覆盖的社保、医保体系。

  十年总理执政路,充满曲折,面对SARS、地震、金融危机……温家宝向公众呈现了泪水和笑脸,温和与严厉。上任伊始,他向大家立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退任之前,他评价自己总理任期的表现:“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2008年2月5日,温家宝总理踏着冰雪登上黔南观音山,前去看望正在紧张抢修输电线路的电力工人。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图)

  防控SARS 赏罚分明

  SARS,是给刚刚成为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最直接的挑战。在蔓延的恐慌中,面临外界对政府公信力的强烈质疑,他需要迅速控制疫情。早在2003年3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北京为SARS疫区,但4月3日,中国卫生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仍宣布是安全的。截至4月20日,北京累计报告SARS病例339例,但同期官方披露的数字是37例。

  在政府公信力面临坍塌的关键时刻,时任卫生部长张文康和时任北京市长孟学农被免职,因隐瞒疫情造成的被动局面由此迅速好转。

  温家宝没有退路,4月13日召开了国务院防治SARS工作会议,四位副总理全部参加,他用“关乎中国形象”来形容防控SARS的意义,要求“主要领导负责”,随后又提出“赏罚分明”。7天建起一所小汤山医院的奇迹,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实现的。

  从4月12日到5月5日,他先后5次到北京考察SARS防控工作。4月26日,他到北京一个大卖场察看商品供应,当时人人都戴着口罩,看见总理时,有人打算摘下口罩,温家宝立即叮嘱:“戴上吧,戴上吧,多点自我防范好。”但他自己一直没有戴。

  突如其来的SARS,给中国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新闻发言人制度由此完善。

  “临时换路线”

  时间已经过去10年,重庆云阳的农妇熊德明依然记得,2003年10月29日下午,她从山坡上背一筐红薯梗回家,竟然看到温家宝在她家里,与她婆婆同坐一条板凳上。在温家宝的引导下,熊德明说丈夫打工的工资还没有拿到。“温家宝为农民工讨要工资”的消息迅速成为热点,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清欠农民工工资、保障农民工利益的风潮。

  “总理讨薪”其实是个意外,温家宝那次行程根本没有被安排到熊德明所在的村庄考察,是他中途自己临时换了路线,“撞”到了熊德明的家中。

  温家宝成为总理后,临时换路线的举动发生过多次,每次走“临时路线”还真能碰到需要解决的问题。2006年7月他到河南视察,临时停车走进村民家中,解决了果农进城卖桃难问题。

  对民生的关注,贯穿于温家宝每天的工作当中,他每天都要看价格表,细到看米价要分别看粳米和籼米的当日价。

  温家宝就任总理的第二年,中央政府加大了建设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这与SARS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2004年,他第一次以总理身份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SARS疫情蔓延,集中暴露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2003年中央财政用于文教科卫的支出比上年增长了12.4%。

  此后十年,中国在民生问题上不断破冰。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2011年,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2012年上半年,所有县域全面开展了新农保和城镇养老保险。

  温家宝始终认为,“三农”问题是国之根本,在他任期内不断加大了农业投入,年均递增21%。在2004年两会上,温家宝讲到5年内取消农业税,会场内响起时间最长的一次掌声。

  十年除夕没回家

  第一届5年任期内,温家宝不断给民众留下勤政爱民的印象。连任总理后,2008年他在汶川地震的表现,令他的这一形象达到了高峰。

  十年里,每个重大灾难现场,都有温家宝的身影。

  2010年春天,云南发生旱灾,两会结束后,温家宝便飞赴云南曲靖考察灾情。去师宗县葵山镇大麦地村时,他到74岁的村民王顺生家中座谈,王的老伴起身,想进屋倒水,温家宝婉拒:“我们不能喝你的水,运来一点水不容易。”

  当总理的十年,温家宝还与灾区百姓一起过了三个春节。

  2008年初,中国南部省份遭遇雨雪冰冻灾害。农历腊月三十,他结束在贵州的考察,立即赶到江西,在当地过节。在抚州农民胡水龙的家中,胡水龙说已经二十多天没有通电,不过刚接到通知说当晚8点通电,他立即转身跟当地的负责同志说:“你们说话一定要算数。”

  2009年春节,他与汶川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德阳等地与灾民一起过年,还在厨房里系上围裙,炒了一盘回锅肉。2013年春节,他去了陕西的勉县、略阳和甘肃的康县、舟曲等地,这是汶川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两场灾难中受灾严重的地方。

  包括这3个春节在内,过去十年,温家宝没有在家过过一个除夕,总是外出到矿山、企业、农村,与当地人一起辞旧迎新。

  4%里的教育情怀

  201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参加江西团审议时,说自己还欠着教育的一个“账”:实现教育支出占GDP的4%。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宣布这个目标2012年已经实现。

  早在1993年,“4%”就被写进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但兑现这个目标一直阻力重重。据公开报道,有关部门对4%的目标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认为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较低,不超过25%,而西方国家一般超过50%。他们曾向中央递交报告,认为依照现有统计口径,短期内实现4%目标难度不小。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时,教育、财政部为是否要写进4%这个事吵得很厉害,最后还是温家宝拍板决定写进去的。

  “温家宝是一位有教育情怀的总理。”一位随他出访过的人士眼中,他出身在教育世家,就任总理后多了一份对教育的关心。

  温家宝的父亲温刚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国务院决定在北师大等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2011年,北师大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时,温家宝参加了毕业典礼。

  一年后,呼吁十多年的异地高考方案也千呼万唤始出来。

  “信心比黄金货币更重要”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开始一场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一个月后,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开始下滑,各大城市车站、码头陆续出现因企业倒闭而大批返乡的农民工身影,钢铁、造船等生产行业效益急剧下滑。

  2008年11月10日,温家宝将省级地方大员急招进京,与在京的部长们共商对策。温家宝以“快、重、准、实”四字,要求与会官员“争分夺秒”,争取“立竿见影”。之后,中国政府推出了包括4万亿投资在内的激活经济的“一揽子计划”,2009年初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产业振兴计划。

  此后,温家宝奔忙在调研的路上。据新华社报道,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底,温家宝先后36次到各地考察,足迹遍及23个省份。2009年6月的4个周末,他全部在外调研。由于他那段时间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外出调研,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提前将行李打包好,以备随时出发。

  2009年岁末,他对一年多的调研作了总结,说主要办三件事情,那就是传递信心,了解情况,研究制定政策。

  他将传递信心排在了首位。2008年12月21日,他在重庆同当地返乡农民工座谈说:“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的,太阳也总要出来的。”2009年元旦,温家宝走进了青岛一家生产蜡烛的企业,说“希望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他也没有忘记在国际舞台上喊话。2008年9月,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温家宝一句“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被广为传诵。

  今天,对于“四万亿”的结果,经济学家的争论仍没有停歇。2013年3月4日,经济学家华生认为,政府介入那一场经济危机是应该的,不仅是中国,各国政府都在介入。但危机一过,政府该退出的就得退出了。

  温家宝自己对政府介入也有评价。2月2日,他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称,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是必要的,有力应对了风险,但确实也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情,一些该管的事情却没管好。

  “房价远远没有回到合理水平”

  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3月1日发出通知,对二手房交易增值部分按20%征税,这被视作是对温家宝2月20日最后一次“狙击房价”指示的具体落实。

  过去10年,专题研究房地产调控的常务会议就开过9次,对房地产的定位也一直在变。

  2003年的国务院“18号文”明确房地产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由此引出了“炒房”热潮。2008年末,国务院采取了对二手房减免营业税等措施,楼市又成为了稳定经济的强心剂。政策一松,房价又出现报复性增长的趋势。

  温家宝在公开场合谈论房价的次数也越来越多。2010年2月27日与网民交流时,他说,他也知道“蜗居”的滋味。2012年两会上,温家宝说,“群众也在责怪我们,说房价越调越高,政策不出中南海。我听到了感到十分痛心。”他提高嗓门:“房价远远没有回到合理水平。”

  温家宝也意识到调控房价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地方从土地出让中获取大量收入。经济学家华生也认为,要改变房价畸高状态,就要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而这又与现行土地制度有关。

  房价居高不下,央企涉足地产被认为是推手之一。2010年3月18日,国资委曾发文,要求78家不以房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但三年后,执行这一规定的央企不足25%,并且主业包含房地产业务的央企还从16家增至21家。

  力推“三公公开”

  在任期间,温家宝对政府自身建设亦有不少努力,上任伊始就取消存在多年的总理办公会。这是一个找不到法律依据的会议,却决定了诸多重大事项。十年期间,温家宝依法只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对“三公消费”民众历来意见较大。每逢“两会”,“三公”问题总是热点,相关官员总以“预算编制中没有这几项”作为不公开的理由。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之后,政府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却一直处于遮遮掩掩的状态。

  温家宝多次表态要公开“三公”消费。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表示当年要公开“三公消费”数字,但当年各部委公开的“三公消费”与民众期望较远,只有笼统的消费金额,并无具体消费交代。

  在2012年3月召开的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再次发声,要求当年的“三公”公开。结果新华社和南水北调办首先公布2011年“三公消费”,不仅公布了消费金额,还公布了出国人次和说明。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黄艳艳 ]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