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3月12日北京消息 目前,中国国内文物收藏品市场还没有权威的检测鉴定机构来对文物收藏品一槌定音,使得赝品横行泛滥,直接导致文物收藏品市场鱼龙混杂。对此,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廷皓在接受海峡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文物能给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效益,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载体。”
张廷皓介绍说,这次两会他提出的议案中有一个方面是关于文物收藏市场 “保真、打假、治乱”的建议。他认为,文物收藏,特别是社会收藏这一块,收藏的本质是在于收藏人类的历史。它是以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基本核心的价值观的体现。
他认为:“保存记忆应该是我们收藏的最基本的价值,最基本的价值观的体现,而现在呢,把它作为保值增值的一种方式,一种途径,我觉得就有悖于收藏的基本,收藏的最基本的价值观。”
对于因此而引发出来的造假、售假、捧假,甚至拿一些假东西到这个银行去骗贷等等这些乱象,他认为,这里面存在着追求经济利益,还有奢靡之风。原因是现在电视上各种鉴宝、寻宝节目非常多。这些节目具有误导性,应该引导大家把兴趣放在真正的鉴赏上面,放在对文物自身价值的研究和认识上面,而不是简单的去看价格。
他表示:“千万要有一个正确的文物保护的概念和文物的价值观。文物给社会能带来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效益,实际上它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一个载体,还是要从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这方面去考虑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的问题。”
针对文物收藏市场鱼龙混杂的现象,张廷皓对此提出了四点建议:“一个是要对于文物法要进行修订;第二要对于这个乱象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在法律没有修订之前应该有比较好的一些政策措施出来;第三在宣传上面要加强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的引导;第四对于严重的给他人甚至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这样的一种典型案件要予以惩处。我觉得这样才能够把目前的乱象给纠正了。” (两会记者方志敏、特约记者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