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万事暂休的农历年假后,一度低调的放缓脚步、甚至接近暂停的两岸经贸交流与开放步伐,在三月终于重新启动。台湾《中国时报》12日发表社论说,这次,我们期望两岸本于善意与两岸经济的繁荣,能有更大的开放与交流,发挥更多的两岸经济互补互强的利基。
社论说,两会召开期间,大陆商务部长陈德铭表示,今年要扩大ECFA的早期收获降税范围,让更多的台湾产品——特别是农产品,销售到大陆;他期望在ECFA后续服务贸易、货品贸易谈判,能取得实质进展;同时,他也强调在两岸签署投保协议后,“我们非常乐意看到更多的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相信还会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我们非常希望看到的事”。
台湾方面,除了台当局“金管会”加速核准台湾银行登陆,同时也确定放宽大陆银行投资岛内金融机构的比例外,台当局“经济部”也正进行第三波陆资开放的规划,包括面板、半导体等被认为具“关键性产业”,将放宽陆资投资比例的限制。预计在完成评估后,本月即可望定案对外公布。
面对今年多变的全球经济情势,特别是欧洲经济已进入衰退,美国经济复苏火苗仍微弱不定的情况,两岸经济也各自有本身的挑战与问题。大陆经济结构的调整仍在起步阶段,资产泡沫问题在处理中。而以科技产品为出口大宗的台湾,则除了面临欧美经济走弱、市场下滑的压力外,更有韩国企业由DRAM、LCD到LED、智慧型手机等各项科技产品上的强力竞争;岛内金融业也因长期困于“小又窄”的岛内红海市场,有迫切又强大“不得不走出去”的压力。两岸如果能开诚布公、不要彼此“防这防那”,让两岸的经济与产业做更密切的合作、分工、互补,则对两岸经济与产业体质的提升,都会有相当大的助益。
LCD产业就是个明显例子。台湾的LCD产业主要竞争对手就是韩国;坦白说,对于技术领先台厂、本身又有强大品牌做出海口的韩国三星、乐金等厂商,台湾现阶段是明显居下风。但台厂在大陆市场却有与韩国厂商一拚的架势,主要就是两岸合作,大陆家电业者赴台采购面板。目前虽然大陆本土的面板厂亦逐渐开出产能,但台湾在技术与规模上仍居领先地位。如果两岸此时能对产业合作、参股、投资新建厂等采更开放态度,两岸就能在“合则两利”下一起受惠,携手“对抗韩流”。事实上,在日本面板厂在三一一震灾减产后,韩国媒体就称未来LCD产业将是“华语圈与韩国的对抗”。
社论还指出,从2008马当局执政后,虽然对两岸经济采取远较民进党执政时期更开放的态度,但不能否认的是,许多时候仍是“不干不脆”——包括一般产业及金融业方面,都对陆资来台投资的限制、台商赴大陆投资的项目,做过份保守的限制,结果是厂商的商机一再错失。例如当大陆把面板厂执照“虚位以待”给台厂时,台当局“经济部”却瞻前顾后,结果是让韩国三星与乐金先拿到建厂批文。坦白说,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的观点完全错误,既未考虑到厂商的全球竞争与布局,更未考虑到其它国家亦会把技术带到大陆。台当局不当的限制扼杀岛内企业的竞争力、坐视失去市场的例子太多了,从早年的石化、汽车到半导体、LCD、金融业…,反而是台当局不重视的食品、家具、通路…,幸运的逃过台当局限制,纷纷在大陆开花结果,由台湾的小型企业,壮大为大陆的大型企业。
展望今年,两岸除了影响总体面的投保协议、ECFA后续清单等谈判,希望能尽速完成,让两岸经济、投资、产业的合作交流更深化、更有制度性外,更希望两岸不论是对科技产业、传统产业(如石化的轻油裂解等)、金融业等,都能以更宽阔的心胸、加大也加快开放的幅度与脚步,让两岸一起度过这波全球经济低潮,共同提升两岸的经济与产业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