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黄奇帆讲故事 平淡讲述背后蕴意让人深思

时间:2011-03-10 14:4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3月4日下午重庆代表团开记者招待会,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一个人招待满满一屋子记者,两个多小时内有问必答,从产业结构调整到唱红歌,每个问题他都能够摆上很长时间的“龙门阵”。

  黄奇帆的记忆力好、口才也好,答记者问时引用的几十个数据,都是脱口而出;不仅如此,他还会即兴给记者讲故事:“我最近遇上一件高兴事,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商,一开口就带来了他们董事会的决定,因为重庆一有农民工,二是如果农民工10万人,立马就有几万套公租房,三是重庆开发区的标准厂房都建起来了,成本也不高。所以,决定用半年时间,在重庆搞几千万台电子产品。”

  故事当然不够跌宕起伏,甚至顺利得有点平淡,但是,故事背后的蕴涵却让人深思。黄奇帆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一个城市的土地、地价、房价控制得比较合理,实际上是最大的投资环境。”“地方政府如果把土地炒得老高,这阵子经济发展了,可是长期来看,经济会受影响。实际上,你土地成本低点,更多劳动者安居乐业,更多企业在比较低的成本下运行,工商经济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近来,不少地方出现用工荒;许多经济学家也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力红利趋于消失,这使得以往依靠低劳动成本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历史关口。

  重庆市去年启动户籍制度改革,5个月来已经有160多万人“进城”,而在城市中,去年也开建公租房1300万平方米,首批1.5万套已经摇号分配。“解决用工荒,一个根本思路是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工不再像候鸟一样一年一来回。”黄奇帆说,“最近,重庆的台资、外资或者民营企业在招工的时候,打着一个重要广告:在我这儿工作,你会有重庆城市户口,会有公租房住……我们‘民生10条’、‘户籍制度改革’、‘住房体制改革’中的成果,成为他们招工的有力武器,一些睿智的投资企业把几千万的加工量往重庆转移。重庆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善待农民工,在户籍制度上,在社会保障上,在生活环境上,在住房问题上,在社会管理上,如果你做得好,就是最大的投资环境。”(记者 杨凯 陈振凯)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编辑:王怡然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