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业人才奇缺,国家应该对下基层的农业院校学生实行免费教育,鼓励和引导他们服务‘三农’,政府现在有必要也有财力这样做。”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在农村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妇女,缺少年轻、懂技术的劳动力,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邓秀新担忧地表示,“国家每年对农业的投入非常大,钱不是问题,但没有人,没有技术,谁来养活我们?政府应该为十年后的农业发展早做制度上的安排,培养人才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据悉,从1999年到2008年,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增加了约5倍,农林院校学生数量却只增加了2.5倍,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从3.49%下降到1.82%。在全部11个学科门类中,农学学科在校生人数仅高于哲学、历史学,与国家对“三农”的重视背道而驰。
邓秀新建议:“可以比照免费师范生的政策,由国家财政出钱,委托农业院校免费为农村培养专业人才,采取志愿的原则,同学生签订合同,毕业后到农村工作。如果有学生反悔,不愿意下基层,国家可以追回资助金。当然,这样的学生还是少数。”
邓秀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全国农科专业的在校生为10万名,按人均培养费用1.1万元计,4年需要40多亿,培养3至5年,总共约200亿。
邓秀新建议国家把支持“三农”的部分资金用在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上,为农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国家每年对‘三农’的投入很多都用在一些‘死’的东西上,比如种子补贴等,没有考虑‘活’的、人才的因素,其实人才是最重要的。”
邓秀新说:“国家每年都会拿出一定的经费给毕业后从事农业的大学生还贷款,那么,为什么不在他们读大学经济困难时给予他们这笔钱呢?雪中送炭好过锦上添花。”
据悉,浙江已经开展有益的尝试,如浙江的学生可以免费就读省内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专业。目前,浙江已经构建了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为骨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推广组织、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农科教一体化技术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