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儿科之痛”还需加大改革“剂量”
——人大代表支招破解儿童“就医难”
挂号排长队、输液坐椅子、住院没床位……而怀中的孩子正因为身体不适哭闹不止。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生病去医院就诊,是一个艰难的历程。老百姓“就医难”,儿童就医则是“难上加难”。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多位人大代表提出,儿科是医院中社会效益最高的科室,儿科医生是最具公益性的职位,儿科应成为下一轮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加快解决儿童“就医难”问题的步伐。
患儿:4天才等到一个床位
“现在孩子看病怎么就这么难呢?”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虾子镇居民徐邦顺感叹。3月6号上午,她刚满1岁的孩子终于住进了市里一家三级医院的儿科病房。此前,她等床位已足足4天。
“孩子刚满1岁,不小心受了凉,有些咳嗽。本想一般的小病就在镇医院治吧,犯不着去大医院挤。结果输了4天液,病情越来越重。”徐邦顺说。
无奈之下,她只好带着孩子前往大医院儿科就诊。挂号加候诊,花了两个小时。医生告诉她,孩子已是重症肺炎,必须入院治疗,但医院没有空床位,只能转院。
“跑了几家大医院都爆满,只能在走廊先输液,等其他病人出院后再住进去。”徐邦顺说。
南宁市民黄毅也深感儿童“就医难”。女儿今年读小学三年级,身体较弱,经常感冒。“孩子生病了我们也不敢乱买药,但每次去医院看病都要排长队,医药费还贵,真不知该怎么办。”
贵州遵义医学院附院儿科主任束晓梅代表说,近几年我国婴幼儿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现有0至14岁儿童2.3亿人,但针对儿童的就医场所却非常有限。
究其原因,一方面,综合医院对儿科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因为儿童用药量少、辅助检查少、收费项目少,医疗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所以在综合医院儿科日益沦落为“边缘”科室,不断“萎缩”。另外,专科儿童医院数量也严重不足。据束晓梅介绍,我国儿童医院的数量约60个,仅占医院总数的0.52%。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孙袁代表也表示,儿科在很多医院出现萎缩的态势已较为明显,尤其是基层医院,有的只有儿科门诊,没有住院部,部分医院甚至将儿科与内科合并。这无疑给专业儿童医院造成了非常大的接诊压力。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作为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儿科已增加为5个病区,仍解决不了儿科床位的紧张,儿科门诊、急诊每天都十分拥挤。“除非情况危及,病人挂急诊号也要排队,急诊都很难‘急’起来。”
遵义航天医院儿科主任练凤丽说,该院儿科共有40张床位,十年来规模一直没变,根本不够用,最多时加到90张床都不够,“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开展后,病人必须住院才能报销,因此许多患儿家长都希望能够住院,不愿在门诊治疗”。
医院:4年未曾招到儿科医生
除了医院及医疗设施紧缺,儿童“就医难”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儿科医生极度缺乏。一份资料显示,近15年里,我国儿科医生只增加了5000人,每千个儿童仅拥有约0.26个儿科医生,参照美国每千儿童1.5个儿科医生的比例,我国儿科医生总缺口为20万人。
束晓梅代表说,现在医生基本没人愿意干儿科,这个职业风险高、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医院不重视,家长不理解。
由于小儿病情变化快,又不能表达,俗称为“哑科”,诊治难度较大,对医生要求也高。“儿童生病自己讲不清楚,即使门外排起长队,也要仔细检查,给一个患儿看病时间至少是成人患者的一倍。”
并且儿童免疫力不足,极易患感染性疾病,大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与儿科关系密切,例如手足口病、甲流感、禽流感等,增加了儿科医生的负担。
儿科门诊医生也“苦不堪言”。“每天要看数十甚至上百个病人,早上8点坐下,一直到中午12点后,才能第一次站起来喝口水、上次厕所,有时只能腾出5分钟吃盒饭。”练凤丽代表说。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掌中宝”,家长对医生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不理解或指责。因此,近年来儿科医生不断流失。
练凤丽代表说,航天医院儿科每年都申请补充新医生,但4年来未招到一人,许多儿科医生纷纷改行,转到化验室、B超室等辅助科室,有的宁愿放弃专业干行政,“而其他科室的求职医生却挤破了头"。
航天医院儿科里最年轻的医生游德敏已30岁,“现在学医的学生大多嫌儿科太累、收入低,儿科是大家最后的选择。”游德敏说,她的同学大都选择了外科、内科或辅助科室。
“农村基层医院儿科医生更是凤毛麟角,鲜有取得儿科医师资质的医生。”练凤丽说。
加大改革“剂量”为孩子健康“护航”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纷纷支招破解儿童“就医难”。束晓梅认为,首先应增加专科儿科医疗机构建设,提升儿童就医服务能力。因为儿童专科医院分科详细,专业性强,对儿童疾病诊断治疗的整体设计、技术力量均高于综合医院的儿科。
其次,应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增加儿科床位,增强大医院对儿童诊疗服务能力。综合医院的儿科可依托医院的综合能力,在解决儿童疑难重症方面更具优势。
“还应加强基层儿科的服务能力,特别是培养更多优秀的社区儿科医生,老百姓才愿去社区就医,儿童看病难才能真正解决。”束晓梅说。
孙袁代表建议,应高度重视儿科医生培养。目前,我国儿科专科培训制度和体系均不完善,培养合格的儿科医师难度较大,应规定所有二级以上医院都要设立儿科,并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基层医院加强对儿科医生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儿科医生培养的问题,满足儿童就近就医需求。
代表们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及医院都应提高对儿科专业和儿科医生的重视,对儿科发展给予多层次、多角度关注,提高医生从业积极性及自豪感,同时提高儿科医生劳动报酬。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健康关系着国计民生。儿科应该成为下一轮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尽快缓解儿童‘就医难’问题。”束晓梅表达了对改革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