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家国民生)产业升级、“人口红利”消失、保障缺失
——点击“用工荒”背后的关键词
在广州市制衣行业最为集中的鹭江村地区,各个工厂在村里人流较旺的街道“抢人”(2月17日摄)。今年春节过后,我国华南地区“用工荒”的声音再度出现;与往年不同的是,中西部地区这次也加入了“农民工抢夺战”。 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今年春节过后,“用工荒”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的“用工荒”比往年来得早、来得猛,而且蔓延到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安徽、河南等地。频繁出现的“用工荒”现象究竟因何而起?背后有哪些深层次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对此作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一:产业转型升级
[现象]“用工荒”现象从2003年开始在中国出现。今年,中西部地区加入农民工抢夺战。许多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春节后纷纷采取鼓励措施留工于当地。
[点评]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中国不断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推动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这些政策让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2010年各地农民工工资平均上涨了20%左右,在这一背景下,沿海许多中小企业承受不了成本的上升,有的转型升级,有的向中西部转移,这样就导致中西部地区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这是一件好事,劳动力工资会在这种“争夺”中逐渐上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景天魁认为,“用工荒”现象不仅仅是就业问题,还与产业升级转型有关,应加快产业升级以解决“用工荒”。
“一方面,企业和政府要想办法大量地组织农民工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处于低端产业的企业转型升级,减少对劳动力成本的依赖。”景天魁委员说。